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中国侗族农民画从深山走向世界 无人受专业训练

2012年01月14日15: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1月14日电(记者李斌 卢羡婷)时值隆冬时节,地处中国西南云贵高原边缘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天寒地冻。而在独峒乡独峒村一座挂有“三江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的木楼里却暖意融融,一群农民趁着农闲,正在用平时拿锄头的手拿起画笔,描绘着侗乡春的希望、夏的忙碌、秋的收获……

  一对男女踢毽子、两只公鸡在斗戏、风雨桥上观斗牛、鼓楼坪里唱情歌、打谷场上歌声欢、吊脚楼中醉酒人……侗乡民风民俗、田园山水,在这群农民的手下变得栩栩如生。

  很难想象,这些构思独特、色彩斑斓、形象逼真、新颖别致的画作是出自农民之手。更难想象很多农民画作出自简陋的条件下:1元钱一支的画笔、几毛钱一张的画纸,烂碗碟充当调色板。

  他们在煤油灯下搞创作,用锅墨、蓝靛等作为颜料,树枝、树皮做画笔,以近似“涂鸦”的夸张手法、浓烈的色彩描绘侗乡民众的生产生活。创作的热情,绚烂的色彩,铺陈于粗陋的饭桌。昏暗的煤油灯,掩不住他们对明亮色彩的追求和向往。

  从这栋木楼里绘出的作品,早已走出了深山侗寨,走进城市的博物馆、宾馆,还吸引了德国、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前来参观并购画收藏。

  在三江超大木结构建筑“侗乡鸟巢”里,有一副长125米、宽2.5米的世界上最长农民画,这是独峒乡农民画学会20多个会员历经两个多月创作完成的,表现了侗家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生产生活民俗风情。

  “三江农民画已走向国内外市场,有2000多幅农民画作被文化部送给各国使馆收藏,500多幅画作被各地博物馆收藏。”三江县副县长唐利林说。

  据介绍,2008年,侗族农民画进京参加了“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其中4幅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收藏;三江农民画还被送到北京、上海、香港以及东盟国家展出。除此之外,还有近2万幅走进了景区、酒店、宾馆和家庭作为装饰品。

  “三江农民画原来一般画在侗族鼓楼、风雨桥里,一代代传承下来形成了现在的农民画。”三江农民画传承人吴述更说,这些农民画作者大都是忙时耕作闲时绘画的农民,他们当中有夫妻、父子、也有祖孙几代都进行农民画创作的,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他们对侗族生产生活习俗和民间故事非常熟悉。

  专家评价说,民族风情浓郁的三江侗族农民画,不仅艺术技巧精湛,而且在民族人类学、民族审美学等方面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三江农民画作者集中的独峒乡,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在很多地方是一对矛盾,而在三江却因开发促进了保护。三江侗族农民画受青睐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吴述更告诉记者,农民画作者每月约有3000元的收入。

  “如果传承人不能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获得利益,传统文化就不可能被传承和保护下来。”三江县文体局负责人杨永和告诉记者,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学习者在传承民族文化中获益,政府部门积极推介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文化产业。

  在建立“农民画传承基地”的基础上,三江县还整合资源,以“基地+农户+作者”模式,开设农民画培训班,举办画展,充分发挥农民画产业优势,提升农民画产品质量,以此推动全县农民画传承与发展。

  而今,三江农民画已经走进学校课堂,越来越多的侗族年轻人加入到了学习传统绘画技艺的行列中,民族文化在开发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作者:李斌 卢羡婷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