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况杰:基金公司“鸵鸟政策”是对基民不负责

2012年01月15日18:2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嘉宾况杰跟您聊聊“基金公司的鸵鸟政策”。

  况杰:今天我向您分享的是基金公司的鸵鸟政策。

  2011年的12月28日,华保兴业基金官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公司方面表示,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决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务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

  对于首家基金公司高度公开的以实际行动拒绝IPO,不少机构人士深表认同,与其参与询价,拉高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不如拒绝参与IPO询价。而继华保兴业以后,信达澳银本周也传出消息,暂停参与新股询价和路演,也就是相当于拒绝参与打新股。

  本周是2012年的第一个完整交易周,市场打新资金伴随三支新股的全线破发降至冰点,全周523亿元的资金水平创出了IPO从此以来的最低记录,较去年816亿的最低水平也减少了将近36%。而与去年全年周均水平的3600亿元相比,跌幅更是高达85%,也就是说,拒绝参与IPO询价似乎成了基金公司新的投资策略的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的结果立即显示出来了,1月11日下午,结束询价的朗玛信息12月晚间发布公告称,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共计18家。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的相关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机构不足20家的发行人及主承销商不得确定发行价格,并应当终止发行。因此朗玛科技也就成为继八零科技以来,A股史上第二家终止发行的公司,同时也是首家终止发行的创业板公司。

  华保兴业给出的拒绝IPO的理由是,根据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状况和近期新股询价结果,鉴于近期新股发行节奏密集,发行人所处的行业面较宽,地域分布较广,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对发行人的充分调研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询价意见。

  其实大家都明白,机构参与新股的IPO不少都是出于人情考虑,基金公司号称这种做法是实属无奈,如果实行直接报价,询价高的就需要高价购买,估计机构就不敢随便的参与询价了。IPO询价几乎成为利益输送的另一条链条。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每当新股发行时,通过各种关系请求基金公司参与询价,从而拉高发行价的做法存在,拿基民的利益做人情,不分好坏的一概参与新股IPO询价的做法和这个做法相比,华保兴业的做法要好得多。这种拿基民的利益做人情的行为,是一种严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的行为。然而,现在华保兴业不分好坏的一概采用“鸵鸟政策”,拒绝参与所有IPO询价的行为,我认为也表明了其投研能力不足,也是一种对基民不负责任的做法。

  据说鸵鸟被逼的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鸵鸟心态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人面对压力会采用回避态度,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基金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拼的就应该是投研能力,基民相信你,把钱投给你,而不是直接的投向股市,就是认为基金公司你也有强大的投资研究能力,能够比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更好的从数千支股票中作出选择,如果基金公司也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参与或者不参与IPO询价,那么和普通的个人投资者相比又有多少区别呢?收取那么多的基金管理费养着那么多的投研人员又做什么用呢?

  资料显示,成立于2003年2月12日的华保兴业基金公司,倾力多年打造公司投研团队,到2007年前后形成以余荣权、栾杰、魏东、黄小坚、史伟等为主的投研核心团队。而到了2010年7月冯刚离去的时候,上述对成员都已经出走华保兴业。为了挽留投研骨干,华保兴业三次推出激励计划,力度据说在业内属于超强度。但是这些激励方式就是为投研骨干们购买自身的基金,由于自身基金的盈利状况不给力,这样的激励手段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可以看出一个恶性循环产生,投研能力弱导致资金投资收益率差,投资收益差导致对投研团队的激励手段失效,激励手段失灵导致投研团队流失,投研团队人员流失又加剧了投研能力的渐弱。

  据《证券日报》报道,华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任志强表示,华保兴业试图在询价中报出合理的价格,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比较大的挑战,把怎样才能从询价中做到专业合理报价的问题研究清楚,再根据股票市场的状况和新股发行询价结果的变化,适时恢复参与新股询价。既然这样,要作为基民是不是也应该暂时用脚投票,等基金公司的询价中做到专业,把合理报价的问题研究清楚以后,把证券市场研究清楚以后,再考虑买这样的基金呢?基金公司是不是也可以暂停收取管理费呢?当他的专业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收取管理费呢?

  想想中信证券的天价榨菜事件,海通证券的乌龙保健事件,兴业证券推荐重庆啤酒的27份报告,我们实在有理由对作为卖方的券商分析师们嗤之以鼻,而现在作为买方的基金的分析师也告诉我们,他们也不懂证券市场怎么玩,还让我们相信谁呢?基金公司的治理机构,基金公司代客理财的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是不是也有必要大大加强呢?
(责任编辑:UN93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