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现场,家长带孩子查身高 |
B 解读 3%的儿童身高不达标,别有侥幸心理
青医附院儿科专家李堂教授说,对于矮小症的治疗,外国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相对来讲已很成熟,而在国内对于矮小症的治疗不过是十几年前才开展起来。
根据医学界的划分标准,全国身材不达标的儿童约占总量的3%左右,“这个标准是在社会普遍正常身高的基础上来做的一个人为规定的划分,”李教授说,“这部分儿童也不能说全部患有矮小症,但他们需要来医院做检查,鉴定是否患有矮小症 。”青岛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而其中0~14岁所占比例为13.44% ,由此算来,青岛至少有3.5万儿童身高不能达到普通人的身高,而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家长只有很少一部分。“如果成年男性低于1.6米,成年女性低于1.5米,我们就认为他们的身高比较矮,基本属于矮小症的范畴。”李教授说,“不过如果在未成年时得到及时的治疗,虽然不能达到 100%的治愈,但基本上都可以让身高有所提高。”
据了解,在矮小症患者中,家族遗传占有约60%~70%的比重。也就是说,父母双方身高都比较矮,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就比较容易身材矮小 ,不过导致矮小症的诱因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患有矮小症并不是绝对某种人群的专利,很多因素导致这种病的发生。”李教授说。
“患有矮小症的儿童也并不是完全不长个儿,而是比同龄人慢很多,”李教授对记者说,“如果正常的孩子在青春期1年可能长11至14厘米,而患有矮小症的孩子只能长4至5厘米。”矮小症的治疗何时最合适?专家告诉记者,原则上是发现越早治疗起来也就越容易,3岁左右是非常好的治疗期。“如果发现太晚可能就错过了儿童本身的成长期,同时孩子的耐药性也会增强,用药剂量也会加大,无论从花费上还是治疗难度上,都要比年龄小时困难。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促进孩子长个儿。”
李教授提醒各位家长,不要怀有侥幸心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时间最少要1年,一般1~3年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李教授告诉记者 ,现在让孩子变高的广告有很多,但是绝大多数是没有效果的,最稳妥的还是去设有儿童分泌科的医院就诊治疗。
C 事例 不比同龄人矮,也可能有矮小症
十五岁的孩子不到一米四
在义诊现场,记者看到一位家长神情严肃,手里拿着拍好的片子,不断向工作人员询问情况 ,后来又去诊断室,请李教授给治疗建议。“我女儿今年13岁,上初二了,不到一米四,平时没注意,后来觉得孩子比同班的人低了很多,才想起来到医院看看,没想到会得这种病。”这位母亲说。
这并不是个例。据李教授介绍,因为诊断时间晚而耽误治疗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位家长,他家离青医附院很近,但就是没有意识到,现在孩子已经十五岁了,身高只有一米四五,这个年龄骨骺已经闭合了,治疗效果比较小,家长后悔莫及。”
而另外一个事例更让人无奈,孩子家长是位内科医生,但是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症状。“他就一直以为是孩子晚长,后来等孩子年龄大了,才觉得孩子比其他人矮了不少,他女儿十五岁,一米三七。”
营养过剩催出矮小症
有的孩子患有矮小症 ,从身材上却看不出来。比如有位11岁的女孩悦悦(化名),从小长得挺匀称,可舞蹈老师发现悦悦比其他女孩提前发育了,就让悦悦的父母带孩子测测骨龄。
经过诊断得知,悦悦长得高是因为她的骨龄比年龄大了很多。医生分析原因时问孩子平时的饮食,悦悦的父母想起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每天早上都吃海参蒸蛋,老人觉得有营养,也每天给孩子吃一个。在这样的营养促进下,悦悦长得比同龄孩子高,可是没想到悦悦吃出了性早熟。
经过医生的介绍,悦悦的父母才明白,过剩的营养导致孩子提前透支了后面的身高,骨龄大于年龄。虽然暂时比同龄孩子高,可成年后的最终身高却不理想。后来孩子父母听从医生的建议开始给孩子治疗,现在悦悦的骨龄没有明显进展,个子却长了不少。
◎相关链接 导致个子矮的常见疾病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由于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部分或者完全缺乏,或者因为生长激素结构异常,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侏儒。
特发性矮小症
患有这种病症的孩子,身高低于年龄 、性别与其相同的正常群体的平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而且有内分泌、营养性疾病和染色异常的状况。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发育还有青春期延迟,都属于这种范畴。
小于胎龄儿
这种孩子在出生的时候,体重就低于同龄同性的婴儿10个百分点,这种大部分是由于宫内生长迟缓引起的,患儿呈现生长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认知能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性早熟
如果女孩在8岁之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或者女孩的月经初潮发生在十岁以前,很有可能就是性早熟。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骨龄提前,骨骺会提前融合,缩短了青春期生长的年限,孩子加速生长两三年后,身高增长开始减慢。
其他疾病引起
体细胞某染色体缺失导致的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皮质功能障碍等,或者患有某种慢性疾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也会导致矮小症。
文/图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