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留守儿童的痛与梦 > 12留守儿童消息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之三

2012年01月18日11:09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远离父母,远离公众的视线,留守儿童就像山中那一棵棵兰花草,分散在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家庭,在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路途上,自立、顽强、坚韧,却又柔弱的留守儿童迫切需要爱的呵护。

  儿童承载着未来,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同样如此,他们需要保护。今年7月开始,蓝田县县委、县政府牵头部署,全民动员,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关爱该县1.8万名留守儿童,命名为“兰花草行动”。

  在连日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蓝田的“兰花草行动”,我省的咸阳、渭南、洋县、石泉等地都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温馨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从中摸索总结出了弥足宝贵的经验做法,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陕西样板日臻成熟。

  万名干部搭建“亲情桥”

  8月18日晚,西安北郊东晋桃园中餐厅二楼大厅,柔和的灯光映照着,一曲“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的背景音乐缓缓流淌,来自蓝田县不同乡镇的10户农民家庭的12名留守儿童,25名留守儿童的父母、祖辈或兄弟姐妹及留守儿童帮扶干部围坐在餐桌旁。

  一场温馨的亲情晚餐,开始了,一场爱心接力,也开始了。“知道要来西安参加活动,还能和爸爸妈妈团聚,我一夜里醒来好几回,趴在窗口看天色,盼天明。”9岁的雷佳怡在蓝田县九间房镇张坪九年制学校上二年级,爸爸常年在西安打工,自己平时就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今天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平常腼腆的小佳怡一下子活泼起来,和平日很少见面的爸爸十分亲热。

  “佳怡这孩子年龄小,却很懂事。当我问她长大后的理想是啥,她说要当一名医生,妈妈身体不好,当了医生就能给妈妈治病了。”蓝田县委宣传部的刘立锋和雷佳怡结成帮扶对子,回忆起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刘立锋感触颇深,他说,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别,聚少离多,造成亲情缺失。“从家里出发来西安时,小佳怡还生爸爸的气,说只让妈妈和自己去,不要爸爸,当见到爸爸后,她开心极了。”

  刘立锋告诉记者,“兰花草行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为“手拉手”结对帮扶。从7月开始,蓝田县万名干部陆续进村入户关爱万名留守儿童,采取“手拉手”方式,一名干部帮扶1~2名留守儿童。他们要定期到留守儿童家里进行家访,与孩子谈心,搭建起“亲情桥梁”。

  “留守儿童之家”传温暖

  据统计,我省有大约100万的留守儿童,占全省儿童的七分之一、农村儿童的四分之一。而父母双双常年在外务工的孩子有30多万。

  “他们如果跟父母进城,就被称作农民工子女。如果留在农村,又会有一个新名称,叫留守儿童。”蓝田县县委书记李毅说,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县的蓝田,常年在外务工者超过10万人,留守儿童人数多达1.8万人,占全县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24.8%。这个群体都是未成年人,尚处在受教育阶段,还没有独立的思维方式和民事行为能力,是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在目前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留守儿童注定是需要被更加关注、更加呵护的群体。

  “此次‘兰花草行动’的一个内容就是建设温馨家园,以32所寄宿制学校和川塬镇中心学校校本部为依托,建好‘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图书、文体用品、电话、电视、电脑等设备,既有学习用品,又有必要的文娱设施,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蓝田县教育局局长韩诠劳介绍,目前全县32所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已全部建成,并配备了图书、电脑、电话等学习用品和文娱设施。今年年底前,还将在川塬地区中心学校和农村两委会再建18个“留守儿童之家”。

  另外,“兰花草行动”还开展了送亲情活动,在县妇联开设留守儿童亲情热线,聘请儿童心理专业人员接听留守儿童咨询电话,倾听留守儿童诉说,解答其思想疑惑,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给留守儿童特殊关爱。此外,还有法律进村入户、红色夏令营、送健康、影视教育、资助困难家庭、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活动,让每个留守儿童有家的归属感。

  弱女子撑起一个“家”

  “每次给孩子打电话时,总能感觉到孩子内心的孤独和学习上的无助,放下电话后,我很难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着如果有一个能够照顾留守儿童的地方该多好啊!”常年在外打工的渭南临渭区桥南镇寺峪口村村民张芳玲产生了开办“留守儿童之家”的想法,但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没有付诸行动。4年前,张芳玲带着打工积攒下来的6万元回到了家乡,在镇上租了13间瓦房,添置了课桌、凳子、图书、电脑等,她还精心制作了课程安排表、活动时间表。经过一番筹备,“留守儿童之家”终于开张了。

  读四年级的张立,家在桥南镇韩段村。自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以来,他就一直寄宿在这里。张立的父母常年都在广东打工,平时只有爷爷奶奶在家。“咱没文化,就不懂娃念的书,辅导不了娃学习。把娃送到人家那去,至少能学些东西。”张立的爷爷说到。

  目前,“留守儿童之家”共有20多个孩子,孩子们白天在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回到“留守儿童之家”复习功课,周末才回到各自的家里。不回家的孩子则留在“留守儿童之家”,张芳玲集中为他们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并组织他们学习电脑操作知识,阅读课外书籍。

  课堂上的张芳玲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课外的张芳玲更像慈母,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子女看待,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代理爸妈”弥补管护缺位

  任春花是洋县白石乡任湾村留守儿童,去年年初,该县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该乡原乡长张卫敏成了她的“代理妈妈”。像这种“代理妈妈”在该县已有1300多个。这标志着关爱留守儿童在洋县已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

  和洋县一样,石泉县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46万人,留守儿童1.18万人,占在校生的48.4%。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政府要牵头,不能一脚踢给社会。”石泉县委书记邹顺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两年投资3100万元在全县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建成了26所留守儿童成长中心,设有阅览室、心理咨询室,配置亲情电话等,配备了专职的生活管理和心理辅导老师;依托社区建设留守儿童校外活动中心,使留守儿童的校外活动有专人管理;建设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校外生活抚育和管护问题。同时,组织全县2447名党政干部、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1+1”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当“代理爸妈”,弥补留守儿童在情感交流、生活抚育、教育管护方面的缺位。

  咸阳市也开展了“代理妈妈”主题关爱活动。由市妇联牵头,在各县市区分别确定100名成年妇女,与100名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亲子关系”,弥补母爱缺失。

  今年7月20日,我省首个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监测基地在宝鸡挂牌成立,基地将汇聚各方力量,调动各种资源,定期开展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反馈等活动,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推动地方科学发展提供服务。

  这是个好消息,当然,也是一个新希望的开始!

  文/图本报记者赵争耀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