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章磊
霍尔木兹海峡风波毫无平息的征兆,伊朗与美欧之间的局势愈发紧张,外界有观点认为一旦伊朗封锁海峡,美国势必将采取回应措施,并且很可能就是军事手段。美国《新闻周刊》17日刊登了前政府高官莱斯利·盖尔布的评论文章,指出美国政府在真正对伊朗动武前应该好好想清楚,避免再次发生战后后悔的情况。
盖尔布在文章中提到,目前可能引发美国对伊朗动武的有两个问题:一是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另一个则是伊朗的核计划。而伊朗一旦逾越这两条“红线”中的任何一条,都可能使美国对其采取军事行动。不过,在经历了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必须在动武之前进行认真彻底的思量,而不是在战后再总结经验教训。美国政府除了认真计划、召开听证会之外,还应该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就发动战争的正反理由进行详尽的分析。盖尔布表示,听取公众的意见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方式,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好办法,但目前并没有其他方式能让政府官员在发动战争前好好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做。
文章指出,尽管这样做可能会被怀疑是“踌躇、无能”的表现,但如果不先行考虑清楚,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过去10年间美国发动的战争中,公众往往认为政府和专家知道在做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但现实情况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民众的这种信任往往被击溃。除了极少数的好战分子,大多数民众都会意识到:政府官员其实并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对打击的对象国也没有足够的了解,甚至不知道战争会造成怎样的损失,又能得到些什么成就。然而到了那个时候,再探讨这些问题却为时已晚。
从表面上来看,霍尔木兹海峡的问题似乎十分明确:一旦伊朗封锁海峡,那么就应该采取任何手段迫使伊朗重新开启。不过,盖尔布却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为什么美国要独自承担这个任务?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代价来打开海峡并保持开放状态?是否有必要军事攻击岸上的目标?攻击范围又是多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又该如何计算?战争是否会迫使伊朗认为必须拥有核武器?以色列是否会借此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全面袭击?伊朗是否会报复美国和以色列?就目前而言,这些问题都没有确切的答案,而盖尔布担心政府往往只会在迫不得已的最后关头才向公众回答这些问题。
而另一条“红线”伊朗核问题则更加危险和敏感。一旦伊朗越线,美国总统奥巴马势必将动用武力“拔除”伊朗的核设施。不过,就目前情况看,奥巴马表现谨慎,将重担推给了国防部长帕内塔。但盖尔布指出,在总统大选年,奥巴马无法摆脱这些话题。许多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已经公开宣称,如果他们入主白宫,一定不会让伊朗拥有核武器。这些竞选人的口气都十分强硬,以米特·罗姆尼为例,他最近就宣称:“如果我们再次选奥巴马做总统,那么伊朗就会拥有核武器……如果你们选我做总统,伊朗就不会有核武器。”尽管奥巴马处事谨慎,但激烈选战的需要可能迫使他为了避免被说“过于软弱”而不小心犯错。
针对伊朗核问题,文章还对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及其他类似委员会提出了许多问题:美国政府是否真正清楚需要摧毁的伊朗地下核设施?如果被摧毁,伊朗需要多长时间重建这些设施,并令其具有更强的防御力?打击伊朗核设施会对国际油价造成怎样的影响?如果美国不使用武力,以色列是否会独自行动?伊朗是否会认为这与美国有关?如果伊朗真正拥有了核武器,并且在暗中捣乱,怎样才能证明他们是可以被制止的?对伊朗动武是否会触发全球性的恐怖活动?说到底,是否整个美国都希望在经济并不景气、安全局势并不稳定的情况下发动另一场战争?
盖尔布指出,令人感到悲哀和不满的在于,目前这些问题都没有人来进行解答,甚至没有人关心,政府方面和大多数媒体只片面地强调伊朗核计划的威胁。不过幸运的是,目前还有时间对是否有必要对伊朗动武展开全面、系统性的调查,避免让部分鹰派人士以不能“表现软弱”为由催促发起袭击。他说,一旦战争仓促爆发,美国不仅将失去成熟的军事计划,同时还有民主的权利,甚至是大量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