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常住人口首破2000万 人口管理或推顺义模式

2012年01月20日01:19
来源:北京商报

  来自北京市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达到2018.6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了56.7万人。尽管如此,北京市在人口疏解方面却开始淡化行政手段,通过“服务管理”取代“人口调控”,专家预测此前曾经在顺义试点的“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模式有望在全市推广,进而推进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全覆盖。

  构成:外来人口所占比重继续上升

  据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介绍,到2011年末,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742.2万人,增加37.5万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7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

  “从人口的数据来看,外来人口上升的速度确实比本地户籍人口要快。”于秀琴说,外来人口对北京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型都市,人口向北京集聚,向北京涌动,确实给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不过,北京的快速经济发展进入稳定期之后,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会随着经济发展的放缓有所缓和,因为经济增长快速是人口集聚的最主要原因。”于秀琴分析指出。

  管理:“服务管理”取代“人口调控”

  面对不断增长的常住人口总量,北京如何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成为老百姓和学者关心的话题。

  就在刚刚落幕的北京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具体思路:一方面市场调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由市场“选择”人口结构,因为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与之对应的人口;另一方面,通过“服务”达到“管理”目的,延迟了四年的居住证制度,被要求“做好实行的相关工作”,以便“推进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这表明,在与行政手段的“博弈”中,公正至上、共建共享共担的服务管理体制胜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意说明‘服务’和‘管理’的关系,表明政府社会管理的思路变化,原来强调管理,侧重行政手段;现今转向‘服务管理’。”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表示,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北京环境资源达到了承载的极限,水、电、气、热、煤供应常年紧张,粮、油、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大部分需要从其他省份运进,但绝不能够否认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刺激作用。

  “顺义模式”或将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在北京顺义区进行的人口管理试点,或许将成为未来推广的一种方式。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顺义对流动人口的调控模式,可以归结为“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旨在运用各项行政手段严格控制流动人口,此举措被称为“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的可广泛推广的措施”。陆杰华也认为,顺义区的人口调控手段,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上来了,人口又不是增长特别快,不像其他一些区县,经济没发展上来,又出现很多问题,从效果上来说,‘顺义模式’有可取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也表示,顺义的人口管理实现了产业发展就业、社会服务管理与人口规模控制的有机统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口没增加。相反农民就业还实现了城市化进程加快,应在全市推广。商报记者 李子君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