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月30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中毒咨询中心去年共接获4,413宗中毒查询,当中严重个案达188宗,死亡个案38宗,其中中药及健康食品类中毒死亡个案占11%,有4宗。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认为,市民医药知识不足,易受广告影响,误信保健药物效用的情况日趋严重,曾有乙肝病人因误信肝脏保健药物而耽误病情,险送性命,批评法例监管不严。卫生署去年接获178宗有关不良医药广告的投诉,共发出61封警告信。
香港中毒咨询中心公布去年共有38宗中毒死亡个案,其中中药及健康食品类中毒死亡个案占11%。香港中毒咨询中心总监刘飞龙表示,任何食物都有可能令人中毒,有人服食中药健康产品后死亡,或与死者的免疫系统对某类中药成份出现敏感反应有关,另外若死者本身有其他疾病,过敏或会引致器官衰竭致死,食品及中药本身未必是病人直接致死的原因。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苏曜华表示,市民花费大量金钱购买保健药物的情况愈来愈普遍,不少病人服用保健药物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病情。他指出,曾有1名乙型肝炎病人相信保健药物的天然成份较西药好,于是每月花3,800元购买声称能净肝的珍珠草,停服医生处方抗病毒药物。结果4个月后验出体内乙肝病毒数量超标100万倍,接近急性肝炎病发临界点,需马上服用抗病毒药物。
市民医药知识不足,容易成为不良医药生产商的猎物。苏曜华指出,声称能修补软骨的葡萄糖胺对治疗关节痛的功效成疑,心理安慰作用多于实效,美国政府早年已建议公立医院不应浪费公帑购此药,香港公立医院也于2009年停止处方该药,但市面上仍有不少保健药物的广告宣传葡萄糖胺能有效减低关节劳损。
苏曜华批评,现时香港的《不良医药广告条例》涵盖范围不足,有关促进排毒、清毒、调节身体的免疫系统、预防慢性疾病、减肥等的保健药物不受条例管制,令生产商容易利用法例灰色地带夸大药效。另一方面,政府审批保健药物不严,不少获批出售的保健药物的科学实验规模小,效用成疑。他提醒市民,不要轻信广告。
卫生署表示,去年共接获178宗有关不良医药广告的投诉,经调查后共发出61封警告信。消委会去年1至11月亦收到71宗健康食品的投诉。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