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仇恨苏联的种子仍在发芽

2012年02月22日11:54
作者:邓 华

  加入苏联意味着他们独立国家的消失,过去的岁月是一种"殖民地化"。其中,拉脱维亚人的情绪表现得最为直接。在拉脱维亚人眼中,苏联和德国都是占领者,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创伤,但苏联更甚于德国。

  来源:法治周末  特约撰稿 邓 华

  2月18日,拉脱维亚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给予俄语第二官方语言地位。根据初步计票结果,78%的投票者反对将俄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

  由于俄罗斯族人只占拉脱维亚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中还有大约一半人没有投票权,所以公投的结果并不意外。

  公投拒绝俄语官方地位

  拉脱维亚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以俄语为母语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根据公开资料,2010年,拉脱维亚人口达到224.8万,其中拉脱维亚族占60%、俄罗斯族占28%、白俄罗斯族占3.6%。拉脱维亚95%以上的居民懂俄语,约10%居民懂德语、英语。

  拉脱维亚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分中部、东部和北部三种方言,属于印欧语系立陶宛语族,还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1991年独立之后,拉脱维亚通过了《语言法修正与补充法案》,法案规定拉脱维亚语为国语,俄语的地位排在英语、德语之后。法律还规定,掌握拉脱维亚语的水平达到规定的程度方能成为拉脱维亚公民。

  这样的规定使得很多俄罗斯族人无法取得拉脱维亚国籍,丧失了包括选举权在内的大部分政治权利。之后,拉脱维亚又陆续通过了《电子媒体法》等法律,限制俄语等非官方语言在广播电视媒体上的使用。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引起了拉脱维亚境内俄罗斯族人的强烈不满。以俄罗斯族人为主的政党“和谐中心联盟”多次提出议案,要求将俄语列为拉脱维亚的第二官方语言。但拉脱维亚政坛的主流派别均对此表示反对,这些议案无一获得通过。

  拉脱维亚总统贝尔津什多次强调,将俄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是对拉脱维亚国家性质的否定,与国家宪法相违背,拉脱维亚不允许类似的情况发生。

  由于无法在议会实现俄语地位的突破,俄罗斯族人在去年11月发起了“为了母语”行动,并征集到了18万多民众的签名,要求举行全民公投来决定是否将俄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

  这一举动引起了拉脱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反对,他们也发起了民众签名运动,反对就俄语地位问题举行全民公投。不过,由于俄罗斯族人的签名数量达到了法律的规定,拉脱维亚议会最终同意了俄罗斯族人的要求,并决定在今年的2月18日举行全民公投。

  拉脱维亚的这次全民公投对俄罗斯族人以及拉脱维亚族人意义都很重大。对俄罗斯族人来说,这关系到他们能否获得更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而在很多拉脱维亚族人看来,提高俄语地位会削弱拉脱维亚国家主权,恢复俄罗斯在拉脱维亚的影响力,他们必须反对将俄语作为官方语言。

  自拉脱维亚1991年从苏联独立以后,俄罗斯人、俄语以及俄罗斯国家在拉脱维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就渐渐衰微,这也造成了拉脱维亚和俄罗斯的矛盾。拉脱维亚境内的俄罗斯人大概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们会变成“外国移民”。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随着原苏联的解体,这些昔日在拉脱维亚的俄罗斯“同胞”沦为不受欢迎的“二等公民”,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都受到排挤和歧视,大批俄罗斯族人因不能取得拉脱维亚国籍而被赶回故土,留下来的处境也甚为艰难。

  拉脱维亚为了维护刚独立的民族国家主权,不可避免地会突出当地主体民族的地位和利益,因此,会出现歧视和排斥外来民族特别是俄罗斯人的倾向,诸如在国籍、公民选举权、干部任用、语言文化等方面限制和排斥外来民族,从而加剧了俄罗斯人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

  俄罗斯政府对拉脱维亚排斥俄罗斯人的举动作出强烈反应。1993年8月,俄罗斯决定暂时停止从拉脱维亚撤出军队。不久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俄罗斯人集会,抗议拉脱维亚当局歧视外来民族,拉脱维亚政府运用武装警察驱散示威的俄罗斯族公民。

  1998年4月8日,当时还是俄代总理的基里延科宣布,由于拉脱维亚国内反俄情绪上升,根据叶利钦总统的指令,俄罗斯政府已制定出对拉实施经济制裁的具体措施。两国关系再度绷紧。

  此举在波罗的海三国引起强烈震动。美国和欧洲国家纷纷表示关注,欧盟及欧安组织立即派要员前往拉脱维亚进行紧急调解。

  考虑到国家利益以及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俄罗斯还没有因为俄罗斯人问题与拉脱维亚发生对抗。此后的几年,拉脱维亚适时调整了民族政策,对俄罗斯族居民放宽了限制,并注意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仇恨苏联与俄罗斯交恶

  拉脱维亚是一个位于东北欧的国家,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它们都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东方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西濒波罗的海,海岸线长达5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港口条件良好。

  在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波罗的海三国是最晚加入的(1940年)却又是最早退出的(1991年)。独立之后,三国始终留有一道阴影———俄罗斯问题。独立后的拉脱维亚同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一样,对苏联持否定态度。

  这三国的民众觉得,加入苏联意味着他们独立国家的消失,过去的岁月是一种“殖民地化”。其中,拉脱维亚人的情绪表现得最为直接。在拉脱维亚人眼中,苏联和德国都是占领者,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而苏联更甚于德国。

  苏联的最后一次占领不仅剥夺了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而且强行将它们变成苏联的最后三个加盟共和国。

  拉脱维亚人刻骨铭心的是,苏联政府还大量从其他地区向拉脱维亚移民,以改变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俄罗斯人在拉脱维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战前的10%左右增长到1989年34%,而拉脱维亚人则从75%降到52%。

  与东欧其他国家一样,波罗的海三国正式并入苏联之前不仅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与西欧国家联系比较密切,而且宗教传统上也是天主教和新教占主导地位。

  因此,并入苏联后,拉脱维亚的社会发展轨道被硬生生地纳入苏联模式。不仅如此,由于与拉脱维亚的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缺乏兼容性,苏联与拉脱维亚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

  2005年5月,受总统委托,拉脱维亚议会曾设立了一个由历史学家和政府各部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评估1940年至1990年苏联“统治”时期给拉脱维亚造成的“损失”。

  经过3个多月的“评估”,该委员会于同年8月提出了一个结论性的报告,要求苏联的后继国俄罗斯赔偿拉脱维亚1000亿美元的“损失”。俄罗斯当然不会履行,此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但是,拉脱维亚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却一直不太顺畅。

  在拉脱维亚加入北约和欧盟后,拉脱维亚和俄罗斯的矛盾不时爆发。2004年,拉脱维亚以试图搜集有关北约的军事情报为由,驱逐了俄罗斯驻拉脱维亚使馆一名外交官。作为回应,俄随后驱逐了一名拉脱维亚驻俄使馆的外交官。

  时隔四年以后,2008年1月,拉脱维亚外交部称,俄罗斯驻拉脱维亚使馆一名外交官从事“与外交官身份不符的活动”,是不受欢迎的人,并将其驱逐出境。对此,俄罗斯外交部称,俄方对“这一不友好的举动”不解,并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

  拉脱维亚与俄罗斯长期交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领土问题。拉脱维亚与俄罗斯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俄罗斯普斯科夫州境内佩塔洛沃地区(拉方称阿布列涅)的归属问题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脱维亚于1918年11月18日摆脱俄国统治宣布独立。1920年8月11日,苏俄政权和拉脱维亚共和国签署了《里加和约》,和约规定,佩塔洛沃地区划归拉脱维亚。1938年,拉脱维亚将佩塔洛沃改名为阿布列涅。

  1940年8月,拉脱维亚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44年8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在俄罗斯联邦境内成立普斯科夫州,阿布列涅划归普斯科夫州并恢复其历史名称佩塔洛沃。

  拉脱维亚1991年8月22日恢复独立,同年12月苏联解体。此后,拉脱维亚和俄罗斯一直在对佩塔洛沃地区的归属问题上争执不休。

  拉脱维亚和俄罗斯两国政府曾于1997年8月7日草签了一个边界条约。双方原计划于2005年5月正式签约,但当时拉脱维亚政府在签约前发表了一个“解释性声明”,称拉脱维亚现行宪法是以1922年2月15日通过的《拉脱维亚共和国宪法》为蓝本并在恢复独立后重新颁布的。

  拉脱维亚宪法规定拉脱维亚边界根据《里加和约》来划定。拉脱维亚以此表明对佩塔洛沃归属问题保留异议。

  俄方随即发表声明称,《里加和约》随着拉脱维亚1940年8月5日并入苏联已失去法律意义。俄方还指出,根据1975年8月1日《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最后文件》(又称“赫尔辛基最后文件”)规定,欧洲各国的边界根据“二战”结束时的边界状况自然划分。

  直到2007年3月,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与当时在俄访问的拉脱维亚总理卡尔维季斯在莫斯科签署两国边界条约,才解决了两国关系中一个久拖不决的重大问题。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