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仇恨苏联的种子仍在发芽

2012年02月22日11:54
作者:邓 华

  三个原苏联共和国脱俄入欧

  俄语和俄罗斯族人在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三国的地位问题,一直是俄罗斯关切的焦点,也是双边关系中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的难题。拉脱维亚全民公投拒绝给予俄语第二官方语言地位的结果,让本就纷争不断的拉俄关系将面临更多考验。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日前表示,此次全民公投是拉脱维亚的俄罗斯族人寻求公平公正的正当行为,他希望俄罗斯族人和使用俄语的基本权利能够受到尊重和保护,并建议将这一问题放到欧盟的法律框架下予以解决。

  不过,拉脱维亚外交部随后对拉夫罗夫的评论进行了反驳,称拉脱维亚政府的各项政策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包括俄语地位在内的少数民族权利问题属于拉脱维亚的内政,拉脱维亚没有必要就此与俄罗斯或其他国际机构进行讨论。

  这次俄罗斯族人公投愿望落空,以前的努力失败,他们与拉脱维亚族人、俄罗斯与拉脱维亚两国围绕俄语、俄罗斯族人地位的争斗也将长时间地持续下去。有报道称,这一投票结果反映了拉脱维亚主流社会进一步摆脱俄罗斯影响的态度。

  拉脱维亚之所以想彻底摆脱俄罗斯的影响,是因为他们对原苏联充满恐惧与愤恨。在历史上,苏联将拉脱维亚玩弄于股掌之中,激起拉脱维亚人的强烈反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脱维亚于1918年11月获得独立,1922年2月,拉脱维亚宣告成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34年5月,法西斯分子在拉脱维亚发动政变,建立了军事独裁。

  1939年8月,苏德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规定,拉脱维亚划归苏联版图,两个月后,苏联政府与拉脱维亚签订了友好条约。

  1940年6月,苏军根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秘密补充议定书进驻拉脱维亚,建立苏维埃政权,一个月后,成立了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拉脱维亚被并入苏联。1941年夏,希特勒进攻苏联并占领拉脱维亚。1945年5月,苏联红军解放拉脱维亚全境,拉脱维亚被重新并入苏联。

  苏联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政治改革,这也促进了拉脱维亚独立运动的发展。1990年2月15日,拉脱维亚通过恢复国家独立的宣言,2月27日,拉脱维亚恢复以前的国旗、国徽和国歌。5月4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并改国名为拉脱维亚共和国。

  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其独立,9月17日,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

  拉脱维亚脱离俄罗斯独立后,在政治上对西欧实行一边倒政策,积极培育和西方各国的关系。拉脱维亚还摒弃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轨,推行自由化的经济改革政策,并全面向西欧开放,开展加入欧盟的努力。

  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之间都有长期的历史积怨和复杂的民族情感,这些国家都选择了新的战略方向———疏离俄罗斯,向西方靠拢。

  上世纪90年代,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脱离前苏联独立,其他东欧国家也都纷纷转型。“脱俄入欧”是拉脱维亚在上世纪90年代作出的重大的战略转向。

  不仅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也从历史背景、民族情感以及现实利益出发选择“脱俄入欧”。目前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已经加入欧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衰落,国际影响力降低,而一体化进程不断取得进展的欧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欧盟能在经济发展和资金援助上给这3个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不难理解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坚持“脱俄入欧”政策。

  拉脱维亚同欧盟的谈判启动于2000年2月,谈判进展顺利,速度也是同时期12个谈判国中最快的。2003年9月20日经由全国性的公投,拉脱维亚决定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拉脱维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2004年3月,拉脱维亚还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2007年12月21日,拉脱维亚又成为申根公约成员国。

  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爱沙尼亚还率先加入了欧元区。虽然目前欧元区正在经历自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拉脱维亚、立陶宛两国尽快加入欧元区的决心并未动摇。

  两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在2014年加入欧元区的目标不会改变,并将在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控制方面继续采取措施,以满足加入欧元区的条件。

  原华沙成员国纷纷加入欧盟

  冷战期间,欧洲被人为地一分为二。1954年11月,冷战最严重的时候,苏联撮合成了华约,该组织1991年7月解散。

  目前原华约8个成员国已有6国加入欧盟,他们分别是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两德合并)、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3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二战之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集团成员国,政治、经济、外交领域都深受前苏联影响。

  1989年东欧剧变后,原华沙成员国争先恐后地把“回归欧洲”———加入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其首要的政治和外交目标。

  政治上,这些国家通过加入欧盟填补冷战后的“安全真空”,抵御俄罗斯的军事威胁;经济上,加入欧盟意味着能够获得转轨所需要的大量援助和投资,而且长远的、潜在的经济利益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冷战的终结使欧盟获得了再次统一欧洲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欧盟认为把原华沙成员国吸收到欧盟中来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维护欧洲大陆的稳定、安全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利益上看,这些国家拥有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欧盟较为理想的投资场所。同时,欧盟认为自己有义务帮助东欧的转轨,使它们加入欧洲联合的历史性进程,重归欧洲大家庭的怀抱。

  因此,欧盟决心将原华沙成员国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东扩是欧盟在冷战后的欧洲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1993年,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正式确定进行欧盟东扩,向原社会主义国家敞开大门,就这些国家加入欧盟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条件包括,政治上合格,即必须实行民主,建立多党制;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安全方面,必须与所有的邻国签署永久和平条约。此外,还要求这些国家政府尊重本国国内少数民族权利等。

  从1993年开始,这些国家就开始踏上了漫长的入盟之旅。为帮助申请国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欧盟与这些国家首先建立了联系国制度,从1991年至1995年间,欧盟与波、匈、捷、保、罗等国先后签定了联系国协定,后者提出入盟申请。

  1997年,卢森堡首脑会议决定启动同5国(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波兰和斯洛文尼亚)及塞浦路斯进行入盟谈判。这些国家被称为“卢森堡集团”。

  1999年,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批准同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马耳他6国进行入盟谈判。这些国家被称为“赫尔辛基集团”。

  2002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报告宣布,有10个国家已满足欧盟标准,这些国家包括8个前苏联集团的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欧盟与这些候选国经过近4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2002年12月的哥本哈根首脑会议上确认了入盟的新成员国及入盟的日期。东扩之路整整进行了近10年时间,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可见一斑。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