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村民的耕地数量被偷偷的夸大了,而下发的种粮补贴则没他们的分。那么一些村干部及其亲属们领到了钱,是否揣进了个人的腰包呢?由于没有具体的明细项目,我们也无从查实。
据了解,粮食补贴政策是从2004年开始的,至今已有8年,在这期间,野鸡岗村虚报冒领的种粮补贴款一共有多少呢?
记者:
2011年一亩地你们享受的种粮补贴是多少钱?
袁鹏:
将近100块吧。
记者:
100块钱?那这样的话,537亩你们领了多少种粮补贴?
袁鹏:
五万五六千元吧。
解说:
仅从帐上看,这个村一年冒领的种粮补贴款就有5万多元。如果加上前七年的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么,国家这么多种粮补贴款被冒领,相关的职能部门为什么没有察觉呢?
记者:
那你们发这个粮食补贴的话,是依据什么标准呢?这个面积怎么来算?
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财政所 所长 范德喜:
这个面积的基础数据都是靠村里面上报的。
记者:
都是靠村里上报的?
范德喜:
对,基本上是靠村里面上报的,就是我们是负责审核。
记者:
那你们怎么进行审核呢?
范德喜:
主要是根据他那个土地经营权证嘛。
解说:
按照宋埠镇这位财政所的领导所说,他们主要是根据土地经营权证来审核。可我们看到的粮食补贴发放表却漏洞百出,一家的土地承包证原本只有一个户主,可这里却变成了多个,领补贴,一个名字按说只能领取一次,可在表上却反复出现相同的名字,甚至一页纸上就出现了几次。
记者:
袁新喜是小儿子,然后他父亲袁贤文,然后他母亲郑承梅,一家三口全部是在户主一栏里,这怎么解释?
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财政所 工作人员 李波:
这个是我们审核的时候没有认真审核造成的情况。
记者:
而且像这个上面,这个表上很多人普通的这种村民都出现了好多次,怎么解释呢?
记者:
你们也没有去核实?
李波:
对。
记者:
按照要求的话应该去核实吗?
李波:
按照要求肯定是应该核实的。
解说:
不仅该审核的不去审核。甚至有的数据一眼就能看出问题,而宋埠镇财政所也发现不了。按照相关规定,野鸡岗村享受两市补贴的粮田亩数是3500亩,可实际上他们发放粮田补贴的亩数却达到了3800亩。
记者:
这个钱你们都发出去了?
李波:
对。
记者:
这发几年了?
李波:
发了三年。
解说:
那么这些虚报冒领的种粮补贴款究竟干什么用了呢?村干部说这些钱都放到了村集体的帐上。
记者:
这些钱,现在帐户上还有钱吗?
袁鹏:
没有。
记者:
一分钱都没有?
袁鹏:
没有。
记者:
钱都花了?
袁鹏:
花了。
记者:
你们花钱有凭据吗?
袁鹏:
花钱都是比如说修路这些都有收据,他都有领条。
记者:
都是条子了是吧?
袁鹏:
都是条子了。
记者:
都是花钱的条子了。
解说:
在村里花销的帐上,我们发现许多开支都是烟酒和吃喝的白条和单据。
记者:
招待村里来客烟酒900块钱。烟酒980元,980元,烟酒。联系项目680元,烟酒,这是餐费。这些钱都用到哪儿了?
袁鹏:
村里平常开支,招待了。
记者:
平常招待,日常开支?
袁鹏:
是。
记者:
那等于是你们村里一年这个招待的费用,吃喝的费用得有多少?
袁鹏:
有两万多元。
记者:
仅仅两万多吗?我们要算一下吗?
袁鹏:
大约三万多块钱,三四万块钱。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说起来野鸡岗村骗补的手段并不高明,甚至破绽百出。但是多年来竟然屡屡得手,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钱是国家财政拨付的,一些地方就把它当成了唐僧肉。所谓的监管措施,所谓的公开程序,都成了摆设。于是惠农补贴就变成了一些人的吃喝款。国家一年投入数以千亿的巨额资金用于农民粮食生产补贴,如果这比钱出现了漏洞,将直接伤害到农业发展这个命脉,偏离惠农政策的初衷。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