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从“大国”走向“强国”

2012年02月27日09:5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王健君 王仁贵

  从“大国”走向“强国”

  ——需要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的梦想

  创造条件使人民更努力地学习,更智慧地工作,更积极地创业,更大胆地创新,在创造个人财富、社会财富、国家财富的过程中走向共同富裕。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 王仁贵

  实习生牟婉君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正在展开的此时此刻,注定是一个“大时代”(GreatTime)。

  2011年,中国GDP达到47.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7.45万亿美元。2012年1月27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GDP占美国GDP比重近半,达到49%。相比较,奥巴马上台的2009年这个比重为30%,十年前的2001年为13%,二十年前的1991年为7%。

  为此,2011年2月,在与美国硅谷头面人物的晚餐会上,奥巴马询问苹果公司老板乔布斯,“要想在美国制造iPhone都需要什么?这些工作为什么不能在美国进行。”苹果公司2011年出售的7000万部iPhone、3000万台iPad和5900万件其他产品,绝大部分都在中国制造。苹果公司创始人直言不讳地告诉奥巴马,“这些工作机会不会回来了。”

  已经持续了3年多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快了全球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对比的变化。2010年,中国制造业以1.995万亿美元的产值,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当年1.952万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业产值,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是自1885年美国制造业产值超越英国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又一次重大变化。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货物对外贸易总额3.734万亿美元;按中国海关统计,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3.642万亿美元,中美差距已经缩小到区区920亿美元。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就此预测,2012年,中国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的三大“制高点”——全球制造业总额、全球对外贸易份额和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已于2010年在制造业领域和今年将在对外贸易领域超越美国。

  2月11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在《华尔街日报》上撰写了一篇题为《为什么世界需要美国》的文章。这位受到奥巴马欣赏的国际政治研究者直言,“现行国际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塑造并且反映美国利益的。如果力量的重心开始向别的国家转移,那么国际秩序也会相应向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利益方向转移。”

  事实上,2011年,美国的一连串战略举措,已经诠释了其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阻止这一力量转移的动向。

  “60多年的新中国建设还只是刚刚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实现‘强国梦’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2月19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此时此刻,“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正处在关键时刻,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拷问,执政党带领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决定着13亿多国人的前途和命运。

  资本主义大变局

  1月25日,2012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召开。这次国际会议变成了“资本主义大辩论”。第一天第一场讨论一开始,主持人问,20世纪的资本主义制度,能否适应21世纪的现实?将近一半在座者认为,资本主义无法应对21世纪;两成左右觉得资本主义并无大碍;余下的是谨慎的游离派。

  讨论中,美国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大卫·鲁宾斯坦警告,“我们现在还有3~4年的时间来改进我们的经济模式,如果不尽快行动,我们会输掉这场战争,而我们的制度也会终结。”全球工会联盟总干事长巴罗女士抨击说,“高失业率和贫富差距拉大,显示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失效。”在现场亲历这一幕的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转述了FT资深同事对这场“全球资本家俱乐部”内部争议的评价:资本主义碰到了百年来的大变局。

  李慎明认为,对于这场危机的根源,不仅仅是金融家的贪婪、银行监管制度的缺失和公众消费信心不足等,更不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所说的美国消费方式和中国汇率与外贸政策的联姻,“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主导的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推力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使国际资本流动速度以几何级数加快。现在,全球GDP为70万亿美元,而债券市场则为95000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000倍以上,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则达到466000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6657倍还多。世界上每2.4小时流动的资金总额,就相当于一年全球GDP的总值。

  “如此庞大和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不通过生产环节便能将其盘剥的触角伸往世界各国、各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直至家庭直接攫取金钱。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和金融产品的大发展,从本质上讲,只是为贫富两极分化提供便利的工具罢了。”

  李慎明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经济现象:极少数富人愈来愈富、愈来愈少,绝大多数穷人其中包括中等收入阶层愈来愈穷、愈来愈多。而且,包括发达国家在内几乎所有国家都愈来愈穷,其标志就是各国主权债务都在急剧增多。比如,仅仅30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口、2011年GDP为2.04万亿美元的意大利,目前竟然积累了1.9万亿美元的主权债务。

  2007年9月12日,英国《卫报》报道,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现在,世界上最富有的225人的收入与最贫穷的27亿人的收入相等,相当于世界所有人口收入的40%。即使美国,其国内贫富差距更甚。2011年10月24日,德国学者托马斯·舒尔茨在《明镜》周刊撰文称,目前,美国400个最富的美国人占有的财富超过1.5亿底层美国人占有的财富总和。

  “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在积累财富的同时积累贫穷。”对于这种全球范围急剧扩大的贫富差距,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向本刊记者引用了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这句名言。在他看来,在资本社会里,无论银行家、企业家还是工人、消费者,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缺钱,每个人都被深刻的“贫困感”所驱动,“而这种贫困感正是市场社会的产物,它就深深地植根于对人永不能满足的财富积累欲望的制度性肯定之上。”

  李慎明给出的结论是: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这场正在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是对美国这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特别是其中金融霸权肆意泛滥的绝地“报复”,是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理论的一种“清算”,还是对美国基本制度的根本挑战。

  “美国秩序”的逻辑

  2009年5月9日,奥巴马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如果十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国并不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在发展的时候要承担起国际上的责任。中国人要富裕起来可以,但中国领导人应该想出一个新模式,不要让地球无法承担。”

  奥巴马此言后的注解是,不到全球5%的美国人口,消耗着全球20%的能源、16%的淡水、15%的木材,同时排放10%的垃圾和25%的二氧化碳。奥巴马的潜台词非常明确,美国将会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手段维持乃至扩大这个比例。也因此,罗伯特·卡根这位同时受到美国两党领袖青睐的美国新保守主义学者,对中国的未来不以为然。

  在那篇《为什么世界需要美国》的文章中,他的分析是,中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距世界最富有的国家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是庞大的人口所创造,在人均方面仍然属于比较贫穷的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人均GDP都超过4万美元,而中国只有4000多美元,与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和伯利兹大致相同。即使根据乐观估计,中国2030年人均GDP也只能达到美国的一半,也就是斯洛文尼亚和希腊现在的水平。”

  “过去我们总讲‘地缘’,现在应该加上‘货币’、‘信息’、‘军事’和‘资源’。可以说,‘地缘’、‘货币’、‘信息’、‘军事’这前四种都是手段,最终是为掠夺和占有资源服务的。”李慎明告诉本刊记者,现在看来,只有这五种因素相加,似乎才可以解释现在世界上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

  他的判断是,由于新一轮金融危机在未来几年内可能存在的进一步激化,在今后一些年内,各种国际力量特别是世界上一些大国和强国,将会围绕金融、能源、粮食、主权等根本性问题,既有多样的合作与竞争,更有着激烈的博弈和较量,“其手法和手段将是多种多样甚至是十分残酷的。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经济危机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政治危机。”

  2011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澳大利亚议会的讲话中明确表示:“作为美国总统,做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性决定:美国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将通过维护核心原则及与盟国和伙伴的紧密合作,为亚太地区的发展和未来发挥更重要且长期的作用我的国家安全团队将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和任务视为重中之重。”

  几乎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撰写了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从印度洋经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太平洋的海上狭长地带包括了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途径”,“全球一半商品都要经此运输的南中国海”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焦点之一。为此,“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等5个主要区域伙伴签署的结盟协议构建起美国在亚太的战略转变的未来”,印度将是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南方轴心和亚洲中心的结合”。

  由于天文数字般的金融衍生品在今后一些年内将要破灭,全球GDP将必须回归以实物经济为主。从这一视角出发,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也就顺理成章。前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研究员、美国战略学家托马斯·巴奈特曾说,“美国用美元这种‘小纸片’换取亚洲的巨量产品,这当然不公平。所以,美国在美元之外提供了真正的有用之物,这就是太平洋舰队。”

  极力维护“美国利益优先”的罗伯特·卡根,在其新著《危险国家》一书中坦然承认,美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危险的国家,扩张成性,“今天,当大多数的美国人了解到,世界视美国甚至幼年时的美国为一个非常危险的国家,将会感到惊讶在南美大陆、西半球和欧洲的人民和国家出于多种原因认为美国是危险的。首先是美国人侵略成性,对领土和占统治地位的追求欲壑难填。”

  然而,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逻辑在道义上难以成立。“今天的主要势力,美国和欧洲,尤其缺乏关于未来的创见,它们试图维持已经不再现实的想法,缺乏理性精神。”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赵汀阳否定了“美国利益优先”的逻辑,“美欧试图维持肥水如百川入海似的流向美欧的世界秩序,以便维持高消费高福利的奢华社会。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是非理性的和无效的,它无法超越的难题是:他人不同意。这是最朴素的事实。”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