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郑州晚报
卖开水这个生意
老郑做了17年
凌晨烧水常常睡着
现在他想歇歇了
市井故事
记者 汪永森 文/图
往市场里送水的老人想歇歇了
郑立民以后可能不会再在纺织大世界卖开水了,商户说:“这是最后一家送开水的。”
1995年纺织大世界建成,郑立民带着妻子给这里的商户送开水,三轮车也是当时买的。
这辆陪伴他17年的三轮车已不能骑,每天早上他推着三轮车过街,妻子默默随在车后。
郑立民感慨,当年和他一起做送水生意的有十几家,现在只剩年迈的自己在坚持。
“我干不了了,腿脚不行了,去年年底腿疼就歇了一阵。”郑立民确已老了,儿女对他的生意也不支持。
老郑今年72岁,他头上的帽子和身上的衣服都不时兴了,他一直舍不得扔。
他脸上堆着不少皱纹,眼睛也总是眯成一条线,说话和和气气的,商户们很喜欢。
自制的口袋里要装9壶开水
大壶开水一块五,小壶一块,这是过完年才涨上来的价格。
17年前,郑立民第一次往这家市场送水时,开水价格是小壶5毛、大壶8毛。
郑立民的三轮车上摆满了暖瓶,红绿颜色的居多,早上出发时挂得车把上都是。
他告诉我,暖瓶大的有7斤重,小的有4斤多重,他一趟能送9壶开水。
送水的工具是自制的布口袋,暖壶放在口袋里,他两手提进市场,给楼上楼下的商户一家家送。
郑立民送水,妻子朱素华跟着帮忙,两人夫唱妇随地干着送水的营生。
这么多年了,商户们习惯了两位老人,认为他们挣的是辛苦钱,也就很少为水价争执。
喝水人多时,一年换300个瓶胆
昨天,郑立民的三轮车上又多了一个碎瓶胆。
瓶胆破了换、换了再破,郑立民说,喝水的商户多时,他一年要换300个瓶胆。
三轮车上,花花绿绿的暖瓶外壳是当年置办的,软木壶塞也上了年头,瓶胆多是去年新买的。
郑立民送水从市场开门开始,夏天一天要送两三次,冬天只送这一次。
他用布袋兜着暖瓶,在市场里钻来钻去,妻子守在车子边等着。
两位老人都是三棉的退休职工,她不管丈夫的选择对不对,就这么跟了17年。
“喝水的人也少了,都喝桶装水了。”朱素华说。
凌晨烧着水,他常常就睡着了
送水费力气,烧水熬时间,郑立民烧水常瞌睡,瞌睡是因起得早。
凌晨三四点生火,郑立民打开自己的烧水间,这是个不到5平方米的小单间。
他把煤球填进炉子,把近一米高的不锈钢桶坐在火上,靠着炉子烧着水眯着眼。
这个自制的不锈钢桶下边安了水龙头,水龙头离桶底有5厘米,水垢就沉在水底。
水龙头方便了郑立民接水,水一开他抓过暖瓶一个个灌开水,灌水的时候还常犯困。
他说,自己原来不这样,70多岁精力不济,再干下去对不起喝水的商户。
不过,每天三轮车上的暖瓶还是不少,装完车还是喊老伴一起出发送水。
社区办理低保,遭到老人拒绝
纺织大世界的商户说,送开水的越来越稀罕了,他们希望郑立民老两口能继续给他们送水。
“开水都是自己喝,客户来了都喝桶装水,只有我们喝得习惯他的水。”商户说,一暖瓶差不多够半天用。
郑立民送水的时候步伐沉稳有力,他说自己的腿不好使的时候很多商户都不相信。
他们说,老郑这样的老人,像是自己的长辈,“平时双方见面就打招呼,他笑笑放下壶就出去了”。
“做开水生意能赚钱?老两口也是干习惯了,该歇歇了。”社区主任为郑立民老两口办低保,郑立民拒绝了这番好意。
郑立民说,老两口在三轮车前后,一起走过那条马路,把自己烧的开水送到商户手里,就是每天该做的事。
“送水到啥时候,我也不清楚,哪天腿再疼了,我再歇。”郑立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