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90后”女大学生成雅婷,去年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今年1月初,跟父亲商量后,她去疏捞队工作。她解释说,现在的工作很稳定,而且以后还有考事业编的机会。同学们都很羡慕她。
大学生愿淘粪,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鲜事”。比如2009年,济南环卫局招聘5名挑粪工,5年后有望转正,共有390多人参加考试,最终只有5名大学生如愿以偿;2010年温州事业单位招聘,其中一个“粪便处理工”岗位有逾千名大学生报考,火爆异常。
这种事多起来,一方面确实可以反映择业观的巨大转变:人们更加务实,越来越无所谓职业的高低与贵贱。所以,有评论认为大学生去淘粪是“摘下了顶在头上的花冠”,就像武汉的这位小姑娘,被盛赞为“最美女生”云云。
另一方面,这种事很大程度上都是“曲线求稳”。当事人都是想通过“淘粪”拿到编制,谋一份稳定和有保障的职位,而不是说心甘情愿淘一辈子粪。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另有隐忧。
择业是个人自由,博士当小贩、北大才子卖肉都是寻常事;不正常的是,年轻人日益倾向工作的稳定。如果我们很多人眼里只剩下了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创造力和激情又在哪里呢? 郭遇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