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京暂停与名古屋官方交往 > 南京与名古屋暂停交往消息

名古屋师团系南京大屠杀主力 河村观点并非个案

2012年03月02日13:58

  不是“个案”,而是反映普遍情况

  河村发言的风波扩大后,记者看到一些评论认为,河村是试图以此言论寻求日本右翼势力的支持,或是在进行“自我炒作”。但实际上,河村的现象更多反映了一种现实:在日本国内,持类似历史观的人普遍存在,并非仅有“右翼”,并非仅在名古屋一地。

  换句话说,最令人担忧的可能性,并非是河村“试图以此炒作”或“寻求右翼支持”,而是河村并不认为此事有何敏感,他以为自己只是在谈论一件“不重要的事”,且他的观点是“大家”最起码是日方听众都能接受的。

  观察近期日本媒体的评论也可发现,大部分媒体批评河村的理由,是认为河村作为政治家和地方行政领导人,不应该在公务场合发表这种看法,以致于影响对外关系。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河村最重要的错误是发言“场合不妥”和“不分对象”,至于言论本身的正误,倒并非追究的重点。

  日本社会在历史观方面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军占领时期的政策转换等原因,日本对战争罪行的清算和反省并不彻底。大批战犯在战后重返社会上层,当年支持和发动战争的始作俑者战后往往又成为商界巨头、政界要人和社会名流。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民众的历史观。

  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扭曲的现象:一方面,从正式的政府表态而言,日本政府对那场战争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在日本社会,那段历史的每一个细节几乎都可以被公开颠覆:珍珠港袭击是“出于自卫目的而被迫”或“被美国诱使”;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或“严重夸大的”;日军在东南亚是“解放者”和“受欢迎的”。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纪念馆,描述日本如何“受害”的内容比比皆是,但却几乎没有人告诉你原子弹为什么会投在这两座城市;每年8月15日,日本政府都会在东京武道馆举行纪念“全国战死者”的仪式,但却未见其用如此规模纪念过侵略战争给他国造成的死难者。

  错误的历史观是长期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层面,日本否定的只是“二战”那段历史,而完全未反省“明治维新”之后的长期对外扩张政策。这就给保守和右翼史观以更大的空间。

  战后,日本修建了不少纪念二战的设施,这些设施往往事无巨细地收罗过去一切,但展示内容却很少作出道义判断。记者曾参观过广岛附近吴港的“大和”号战列舰纪念馆。这座纪念馆详细展示了“大和”号战列舰的建造和服役过程;用视频反复播放大和号最后携带单程油料执行特攻任务的故事。

  更耐人寻味的是,馆内展示中专门用相当篇幅介绍了吴港在二战时遭受轰炸的“惨状”。纵览馆内展示,没有一句文字是肯定侵略战争的,但也同样没有哪句话是从“不义”或“侵略”等角度否定这场战争的。记者参观时恰逢周末,馆内有很多孩子在“大和”号的模型周围游玩。在这样的展示下长大的孩子,对那场战争会是什么印象?

  记者曾参观过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这里是自卫队主要的军官学校。学校内有一座“教育参考馆”,用于对自卫队军官进行军史教育,每年还接待约6万名平民参观。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座由日本政府资金运营的设施内,军史教育却仿佛仍停留在战前:几乎绝大部分内容都在展示自甲午战争到二战期间日本海军“英勇作战”的历史。宏伟华丽的石砌房间供奉山本五十六的“遗发”,《支那航路遮断》、《汉口突进》等大量侵华题材巨幅油画被置于展览各个时期内容的醒目位置,“神风”特工队员们的遗照、遗书等则是太平洋战争史的主要展品。在说明文字中,关于历次日本对外战争起因、性质和过程的描述,也多见避重就轻甚至颠倒黑白之处。

  既然有这样的“历史展示”,我们就能够明白,为何会出现日本航空自卫队幕僚长(最高司令官)田母神俊雄在军内发文公开否定侵略战争的事件;为什么每年“8·15”时都会有大批普通民众前往靖国神社参拜。这些平时因“公务身份”隐讳自己观点的权力者,这些流连于靖国神社“游就馆”内展示的参拜者,正是所谓“历史问题”的“群众基础”。

  风波亦有“提醒”作用

  在日本工作期间,记者曾参加过一些中日民间交流活动。记者在其间的感触之一是: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似乎更不愿提起历史问题。作为贯以“以德待人”的中国人,在这方面多站在为对方的角度考虑:过去是日本侵略中国,所以如果提起历史问题,很容易造成日方“难堪”。

  但是,如果日方人员主动提起历史问题,中方人员该如何做?从这一角度看,河村发言一事也算是起到了“提醒”作用。

  如今,中日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些交流既有“庙堂之上”的重大场合,也有民间交流、学术交流等不那么正式、不那么敏感的情况。在这些交流中,河村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对于今后参与中日交流的中方人员而言,应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恐怕需提前预有准备。

  河村发言的风波还提醒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历史真相,如何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这段历史对于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日本社会历史观存在的问题是战后数十年积累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现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必须用理性的心态,从长计议,稳妥踏实但又坚定地推进这项工作。作者系本报前驻东京记者)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6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