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女麦霸一周K歌6天耳朵听不清 耳鸣嗡嗡一直未消

2012年03月04日03:40
来源:重庆晨报
一周K歌6天,80后女麦霸耳朵听不清了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是“耳机控”、“麦霸”,这让他们耳朵很受伤,是时候改改了

  昨日,是全国第13届爱耳日,本届主题为“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当下,我们处在众多噪音的包围下,这对我们的耳朵造成了伤害。但我们并未重视,长时间的K歌、戴耳机煲电话粥、听MP3入睡等不良生活习惯,变本加厉地伤害自己的耳朵。仅西南医院一家医院的数据显示,仅去年,就有4万多市民因为各类耳疾前往其门诊就医,近年来,耳疾患者在我市呈上升趋势。

  爱耳日

  案例

  如今,有一些年轻人,因为“压力山大”、“耳机控”、“麦霸”、“迪吧迷”等原因,患上突发性耳聋,或者噪音性耳聋。3月3日这组文字看上去像一对耳朵,故设立为全国爱耳日。

  突发性耳聋

  IT男工作压力大突然耳鸣

  昨天上午11点,大坪医院耳鼻喉科内,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秦林刚输完水,“已经输了6天液,耳朵啷个还是听不到?”秦林今年24岁,去年6月从西南大学毕业,如今在黄花园一家IT公司上班。作为职场新人,陡增的工作压力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他说,“加完班回家,瞌睡都没得了。”

  这半年多来,繁忙的工作和被打乱的生物钟,弄得他经常失眠。上周日晚,他在家里收拾洗好的衣服,突然感觉右耳“嗡嗡”直响,“响声越来越大,而且开始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了。”

  诊断结果:秦林因工作压力较大,患上突发性耳聋。伴随的症状有耳鸣、耳聋,有些病例甚至出现头晕的现象。引发此病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以下四类:工作压力大、睡眠不佳、感冒引起抵抗力下降及不明原因。

  医生提醒:有大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听力突然陡降,伴随明显的耳鸣、耳聋现象时,并未给予重视,而是觉得问题不大,拖延就医时间。其实,突发性耳聋的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如果时间超过10天,恢复的可能性较小,可能出现永久性听力问题。

  噪音性耳聋

  一周6天唱K女麦霸听力下降

  向萌,23岁,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平时除了上课、逛街、搞设计外,她最爱的就是,约上一群好姐妹K歌。

  春节期间,她开始发现,自己的双耳出现“嗡嗡”声,“听什么声音都像隔了一层薄纸,有点模糊。”但当时她并未在意,因为以前也出现过。但这次“嗡嗡”声一直没有消失。2月中旬开学了,聚餐是必须的,其中去KTV唱歌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最厉害的时候,1个星期有6天晚上都在KTV过。”

  天天唱歌,她感觉很嗨,但是耳鸣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甚至朋友有时候跟她说话,她都要求对方重复两三遍。“她们开玩笑,喊我不要装怪。”昨天上午,她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长时间处于喧哗的KTV包房内,耳朵不堪重负,患上噪音性耳聋。

  病状:噪声超过85~90dB强度时,即对耳蜗造成损害。噪音性耳聋是因为患者长时间待在超过85dB强度的嘈杂环境中,慢慢出现耳鸣、耳聋的症状。此病恢复较慢,药物治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医生提醒:应避免在噪声环境下久留,尽量少去KTV、迪吧等高声强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你可以用棉花塞住耳朵,并把暴露在空气外的棉花涂上凡士林等膏状物,隔音效果更佳。

  “耳机控”

  耳机对中耳内耳伤害更大

  以前,噪音性耳聋患者常常是一些工作环境嘈杂的工人。但如今,“耳机控”却让噪音性耳聋趋向年轻化,学生、白领患者增多。

  大坪医院耳鼻喉科陈继川主任表示,耳机对听力的伤害,是慢慢形成的。在同等分贝的情况下,戴着耳机听音乐对中耳、内耳的伤害更大。

  他说,由于年轻人喜欢在户外环境听歌,当高分贝的声音进入耳膜后,容易对鼓膜、内耳造成伤害。长时间的损伤后,就会造成噪声性耳聋。

  陈主任提醒“耳机控”,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使用耳机的时间每次不超过半小时,而且尽量用耳罩式耳机。如果是插入式耳机,又尽量避免选择入耳式耳机。

  其二,耳机音量尽量控制在带着耳机也能听到周围声音的标准范围内;其三,听耳机时,尽量让周围环境保持安静。 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王婷婷

  昨日,是第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减少噪声,保护听力”。重庆晨报记者从西南医院耳鼻喉科获悉,仅去年,就有4万多市民因为各类耳疾前往其门诊就医,近年来,耳疾患者也在我市呈上升趋势。

  专家表示,K歌时,持续的高分贝音量、戴着耳机煲电话粥…这些大家未曾留意到的生活方式,为耳疾埋下了隐患。

  耳疾原因

  长时间唱K煲电话粥听耳机

  “相比过去,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门诊每天平均会接诊100多名耳病患者。”据西南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学渊教授介绍,最近几年,各类耳疾患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听力障碍也是一种“隐形疾病”,但目前市民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生活中,各类“噪音污染”都有可能导致听力障碍的出现。

  哪些生活方式正在伤害我们的耳朵?张学渊说,如,长时间的在KTV包房内K歌、戴着耳机煲电话粥、长时间用塞入式耳机听MP3或者有戴着耳机听音乐入睡的习惯等,这些习惯若持续的时间偏长,听力就将受到损伤。

  耳疾表现

  突然出现轻度中度重度耳鸣

  当听力受损时,有无预警信号?对此,西南医院耳鼻喉科高级听力师黄青平表示,如果出现耳鸣,就应警惕了,这可能与经常熬夜喝酒以及药物使用等有关。据悉,耳鸣强度可粗略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为瞬间耳鸣,中度为每几分钟出现一次,重度常几种声音交替出现。

  “按照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增耳聋患儿3万人,小孩的听力保护更需家长与老师协助。”黄青平说,如果孩子说耳朵痒、有苍蝇飞等声音,或者必须反复和儿童说话,他才会有反应,就得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听力了。

  避免噪音

  耳朵塞棉花涂上牙膏或凡士林

  我们该如何保护听力?黄青平说,应自觉远离噪音,同时少戴耳机。如果必须处于噪音环境,耳朵在塞上棉花的同时,还得把暴露在空气中的棉花涂上一层牙膏或凡士林等膏状物,如此密闭性能才会更好。

  此外,人的耳朵不光是听觉器官,还是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的保健器官。医学界已发现人的耳廓正面有300个穴位,背面有50个穴位,这些穴位关联着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经常利用手掌和手指按压揉摸耳廓,还能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大家日常服用的一些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拉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对听力有影响,尤其是怀孕期妇女,使用时一定要谨慎,否则将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昨天是全国爱耳日。15个家有听力受损孩童的家庭,昨天相约前往缙云山爬山。这15个孩子中除了有7人是因为先天性听力有问题外,另8人均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而致聋。

  这15个孩子中,有大部分孩子及早发现听力问题后,佩戴助听器后能够进入正常小学上学;然而有1个孩子因为听力受损严重,错过了语言发展能力,至今还不会说话。

  错过治疗

  孩子学说话就困难

  昨天的活动现场,孩子们拿着地图在缙云山植物园里,寻找指定的物品。

  “通常来说,听障孩子相对要性格孤僻和内向一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让孩子们达到互相了解,和建立同龄人之间的友谊。”活动主办方逻辑声听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大多数听障儿童的父母都表示,孩子的听力受损情况发现得越早,越能及早介入治疗。11岁的听力障碍患儿琳琳的父亲陈先生说:“如果是先天性听力障碍,错过了1岁到2岁之间这段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年龄,以后再学说话,就更困难了。”

  新生儿家长

  不重视听力筛查

  而晨报记者从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了解到,目前在新生儿科针对新生儿推出的听力筛查,往往经常受到家长的不理解:“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一项没有必要的检查。”儿童医院去年接诊1.6万名患儿,其中1600多人有听力障碍,比两年前增长了1倍。

  通常来说,听力筛查需要进行初筛和复筛,去年儿童医院有1800多名新生儿在初筛中“未通过”,但是到婴儿42天应该复筛的时候,只有340名婴儿的家长带孩子来复筛。

  导致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姚红兵教授介绍,婴儿在母体内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孕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怀孕早期1个月至3个月。他说,孕妇滥用庆大霉素等药物,长期接触噪音,过多受到电脑、手机等放射性或辐射性刺激,都对婴儿的听力有影响,孕妇要多加注意。

  儿童3岁前

  干预治疗效果好

  专家认为,儿童发生听力障碍的主要“责任”在于家长:妈妈在孕期受到药物或辐射等影响,孩子小时候未能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用耳习惯,此外就是没有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在3岁之前尽早进行干预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果延误治疗,其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会落后于同龄儿童,还有可能永远不会说话,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重庆晨报记者 柳姗姗 实习生 胡佳渝

(责任编辑:UN6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