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 我国商业银行从未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连续多年实现利润高增长,并产生全球最赚钱的银行,2011年净利润突破1万亿元,日均赚约28.5亿元;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饱受非议:在作为贷款主体的实体企业“嗷嗷待哺”之际,靠存贷款利差获取“暴利”。
银行是在以怎样的盈利模式“日进斗金”?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代表委员对此积极建言。
建言1
加快建设“草根”金融机构
“银行高利润受人非议,主要在于存贷款利差高、收费多。”全国人大代表李荣杰说,一面是银行享受高息差、获取高利润;一面是作为贷款主体的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实体经济面临困难、百姓财富受到高通胀、负利率侵蚀,国有商业银行仍维持较大息差,这一状况值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说。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银行以息差收入为主、盈利靠规模和息差驱动,这种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无法持续,必须加快转型步伐。
“由于缺乏完善的定价体系,目前银行的一些收费不尽合理。同时,也有一些中间业务收入来自银监会正在整治的银行以贷收费、转嫁成本等行为。”李荣杰说。
建言2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中国不缺钱,但是为什么企业家感觉到缺钱?就是因为存在过多的金融压抑,造成有钱人的钱不能到达需要用钱的人那里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说,应有序地放开金融机构进入限制,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来竞争,只有竞争的市场才有合理的价格。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建议,放宽民营资本对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通过优化银行组织结构,改变大银行较多、小银行较少的情况,满足融资需要。他同时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认为,现在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好时机,可以选择民营资本、民间融资比较活跃的地区试行,同时优先让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先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