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渝渝 通讯员邹礼卿 长沙报道
元月至2月,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岳家桥等9个行政村频繁出现大面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先后出现“天坑”累计693处。
昨日,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就该区域塌陷地质灾害发布初步调查报告,对“天坑”成因做出分析:当地特有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是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人为活动大量抽排地下水造成水位明显降低则是诱发灾害的直接原因。报告发出预警:目前形成“天坑”的各种条件并未消除,地面塌陷将继续发生。
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上亿,无人伤亡
本次调查发现,岳家桥镇地面塌陷变形区面积约7.5km2,2008年以来塌陷变形315处,其中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27日塌陷变形216处,特别是今年2月14日-16日就发生地面塌陷27处。据不完全统计,315处地面塌陷变形分布在岳家桥镇岳家桥村大泉村黄板桥村枫树山村石牛坝村洗澡坪村同光村等7个村,其中岳家桥村分布最多,约占三分之二。
此次塌陷被列为特大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已造成210亩水田27280m2房屋破损,直接经济损失达3300余万元。塌陷坑还造成区内唯一的泉交河支流断流,严重影响下游大面积良田灌溉用水,间接经济损失估计在1亿元以上,无人员伤亡记录。
成因:水文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等
调查报告发布的“天坑”成因显示,特有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是形成该区域岩溶地面塌陷的重要原因。岳家桥镇位于赫山宁乡桃江三县(区)交界处,属山区丘陵地貌,石灰石矿藏丰富,地下溶洞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塌陷变形区位于南北两侧高中间低的低丘岗宽谷地貌沟谷中,地处地下水排泄区,水交替强烈,其特有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
同时,人类工程活动和近期持续降雨是造成该区域岩溶地面塌陷的重要诱因。经过调查,该镇境内及周边约10公里范围内有多口地下水井多家水泥灰岩矿和十几家煤矿。尽管这次调查的部分矿山抽排水量动态与地面塌陷动态无明显对应关系,但大量抽排地下水造成区域地下水位明显降低是客观存在的。
再加上2011年9月至11月,岳家桥镇区域长时间干旱,进入2011年12月后,该地区持续降雨,塌陷变形逐渐增多。长时间干旱,一定程度上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土层干裂而透水性增强,持续的降雨造成大量雨水渗入地下,潜蚀作用增强,与溶洞溶隙接触部位的土粒被逐渐带入溶洞而引起地面塌陷变形。尤其是2月6日至7日降雨加大,滞后六七天后的2月14日至16日,地面塌陷达到高峰,导致“天坑”密集出现。
预警:地面塌陷将继续发生
报告特别指出:目前形成岩溶塌陷的水文地质条件没有变化,诱发地面塌陷的人类工程活动和持续降雨因素仍然存在并有加剧趋势,地下水位也未恢复。随着雨季降雨时间增长强度加大,潜蚀作用将继续增强,地面塌陷也将继续发生;尤其是在发生有影响的人类工程活动时,地面塌陷将加速发生。建议当地继续做好应急处置,迅速开展塌陷坑回填搬迁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