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经济告别保八时代 增长数据比不上幸福生活

2012年03月07日14:01

  2012年 两会观察第五期

  中国GDP为何不再保八?

  [提要]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GDP的增长目标为7.5%,这是8年来GDP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

  大家都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那么这个具体的经济指数跟百姓生活各个方面的联系有哪些?有人说中国GDP增长一直在保八,但为什么今年GDP不再“保八”?其中大有深意。这中间倒动有什么变化呢?

  一 那些年,中国为什么"火力全开"要保八?

  那几年,我们的“保八”

  前几年,每年年初讨论经济增长目标的时候,国家都把经济增长的“保八”放在首位,这不禁让百姓们想问下: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8%以上才合适?低于8%会出现什么问题?世界上其他经济体的GDP年增长率都没有中国这么高,为什么中国非要“保八”?

  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一般来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的目标为4项,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家收支平衡。GDP的变化直接体现了上书4个目标的完成度。

  (1)“保八”为了解决中国巨大的就业问题

  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这2000万中,大学以下文化的占了95%,为了保证这一部分人的就业,中国就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基础建设、房地产、服装、采矿等,这些行业对员工文化要求不高,能够解决就业人口,但是附加值很低,利润很低。就像朱镕基说的,要2亿件衬衫才能换1架空客。中国不是不想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是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员工素质要求高,员工数量少。例如,软件开发,需要员工素质高,但是20~30人就够了,而且他们的产值比一个1~2千人的制衣厂还要高。如果单纯发展这些高附加值的行业,停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到那里找饭碗?没有办法就业就会导致社会的动乱国家的崩溃。所以,要取得一个平衡点,首先要保证就业率,然后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这一个平衡点归结到GDP上来说,就是必须保证8%的增长。

  (2)从经济发展结构来看保八:三驾马两架再跑

  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和消费 “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占较大的比例,中国经济中是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简单的说,在中国钱都在国家手里,老百姓收入较低而且增长缓慢,当经济增长的时候,更多的体现在国有企业控制下的国有经济增长,而不是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美国则不同,当经济增长的时候,更多的体现在美国家庭的收入增长。因此在拉动经济的时候,中国只能靠投资才能大比例的拉动经济,而美国却可以通过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来刺激消费。

  (3)中国GDP都靠投资拉动,保八是最低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3.5%,近 10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大约为 27%,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靠固定资产投资的超常增长来实现的。到了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中有70%来自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GDP 增长率中有90%来自固定资产投资,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已经严重侵蚀了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靠国有资本过度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经达到了极限

  二 GDP与老百姓的富裕和幸福有多大关系?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财富规模的指标。按道理,GDP越大,国家的财富就越多,国家就越富强,人民就越富裕越幸福。然而也可能不是这样甚至相反。目前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的GDP突破40万亿元,约合6.0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44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中上等收入的国家行列。

  然而,中国真的步入了中上等收入的国家行列?我们再看另外一组数据和社会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19109元(约合3000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只有930美元)。考虑到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还占绝大多数,中国人均收入也只有一千多美元。另外,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中国排101位。人类发展指数是一个比较客观反应一国人民生活幸福程度的综合指标,和我们GDP总量排世界第二形成巨大的反差。

  GDP指数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基本是两个概念,其利害关系最直接的两点是:

  第一,物价涨了工资没涨,也就是俗话说的钱不值钱了。给GDP增长注入了很多水分,也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更多的负担,民众可以不关心今年的LV包是否比去年贵了一倍,但是必需消费品的增长却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比如猪肉价格上涨的问题。

  第二,房价的问题。市场经济下作为国家经济基础主力之一的制造业基本已经是买方市场,产能过剩问题困扰着很多企业,尤其以白色家电业为例,价位已经是十分合理甚至低廉,功能齐全,对照90年代的日本家电尚未全面引进时那种虽然昂贵但是供不应求的场面,应该更加热卖才对,事实上很多低端的家电才是家电业的盈利范围,而高端的产品少有人问津,以至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动力去开发更好的产品创品牌来摆脱单纯制造的无奈地位。另一国家经济基础的粮食产业,由于其特殊和敏感性,只可作为经济基础而不能作为增长点,一点粮食价格飞涨,则面临全面崩溃,基础粮食产业不能的情况下,具有弹性食品业,比如乳蛋之类等等,价格却只能保持在临界点,不具备增长的空间,高端的产品面临着如制造业一样门可罗雀的冷清。比如特仑苏,偶尔送个礼可以,可是谁会天天喝呢?

  三 中国今年为何不再保八

  一是反映国内外经济走势和发展速度的趋势性变化,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国内稳增长、控物价、转方式任务相当繁重,增长速度预期目标适当调低一些,可以更好地反映经济走势。同时,7.5%仍是一个较快的增速,在我国经济总量较大、外部环境严峻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在目前阶段,经济增长仍然主要靠对外贸易支撑,投资拉动的边际效益已处于递减阶段,而扩大消费内需还需要更多的条件支持。以欧洲经济危机为代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中国外贸在今年仍然会面临许多考验。调低GDP增长目标,建立在对外部环境的清醒判断上。

  短期来看,中国对出口产业和投资密集型资本货物的依赖度下降,很可能会打击到日本和德国等国,因为这些国家的专长就是制造出售满足建厂与发展重工业需要的机械和设备。

  与此同时,迄今从中国快速发展中获益最多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和巴西这样的大宗商品出口国,不太可能在未来几年看到又一轮中国驱动的超级周期。

  “过去10年,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出现激增,其推动因素是住房建设热潮和基建投资热潮,”瑞信(Credit Suisse)亚洲区(不含日本)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表示。“但现在,我们已经告别了这一黄金时代。”

  2000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按价值计算)增长了42.5倍,电煤进口增长了248倍,铜进口增长16.2倍。如今,中国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者。

  二是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地把工作著力点进一步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资粮和效益上来。从单位产出能耗比看,不具备资源优势支撑的中国经济,即使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推进得再顺利,也很难保证经济一直保持超过8%甚至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资源瓶颈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曲线。

  “设定较低的增长目标意味着,政府准备接受潜在增长率的放缓,”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分析师陆挺表示。

  政府的目标是推动增长转型,使其从依赖对污染大的、能源密集型的、不可持续的产业的投资,转向依赖国内消费,尤其是服务业和“绿色产品”的消费,如高能效汽车和对环境损害较小的建筑材料。

  三是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增长目标适当调低一些,有利於减轻日益凸显的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也有利於缓解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尽管CPI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逐月回落,今年的通胀形势将比去年乐观,但也要看到,国际原油等商品价格已重拾升势,发生新一轮通胀的几率又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政策不可能不考虑,仍要对通胀保持相应警惕。 GDP不再“保八”,既是主动战略选择的结果,也是客观形势使然。主动战略选择的好处是,可以掌握经济软着陆的主动性,既避免因增长而发生通胀,又避免急剧通缩,同时,为经济结构调整赢得时间。

  四 不再保八,百姓能期待到什么?

  地方政策

  经济结构调整说了多年,进展并不算快。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GDP权重过大,迫使不少地方政府不得不把精力、资源都放在经济增长上,并忽视了对公共事业等领域平衡发展的关注。其结果,不仅是令粗放式发展大行其道,而且让需要发展资金的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对土地等资源的依赖。降低对GDP的要求,对于地方政府选择更合理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对于完善政绩考核指标,都有益。

(责任编辑:UN0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