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两会特别特别节目《十大评论员看两会》报道,两会期间,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建议,要在文化领域实施费改税;依据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实施差别税制,完善和细化文化产业的差别税率政策;加大对企业和个人捐赠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完善公益捐赠和赞助优惠政策;依据WTO中国承诺条款的要求,出台有利于发展文化服务贸易和走出去的税收政策等。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认为,应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的品牌更加响亮。在本届两会上,《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也称为众多的代表和委员讨论的重点之一。有代表说,《倍增计划》的出台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好事,表明国家已把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提到了一个新高度,给予更大支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也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那么,应该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呢?实现文化产业大繁荣有何重要意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孙立坚: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好,经济质量的提高也好,关键是能不能形成向心力,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人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和精神支柱,很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支撑经济的发展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中国的内需成长也受制于中低收入阶层还没有进入到高消费能力的发展阶段。但不能忽视中国已经具备了少数具有非常高的消费能力的阶层,这些高端消费阶层已经从简单的物质需求上升到了文化需求,如果不能够满足这样需求就错失了良机。
第三文化产业打造了国家的标准,中国文化产业如何形成中国形象,甚至走出国门形成中国的标准,文化产业带动了中国的生活方式,带动了中国知识对世界的影响力。日剧、韩剧、美剧进入到中国市场以后,紧跟着生活方式也随着进口品带到中国市场,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对走入国际为中国企业大军打开广阔的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出现了一拨文化企业融资热,据说国内有几百家企业排队等候上市。政协委员刘长乐昨天表示:应该鼓励和接纳更多内地文化产业赴港上市。孙立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孙立坚:赴港上市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因为文化产业和成熟的制造业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文化产业是一个差异化的服务,如果在中国国内上市或者从银行渠道融资就受到了差异化。但是走入已经规范的,发展了很多年的香港市场,会让文化产业良性发展,而不会出现在欧美市场中国的概念股集体下跌,仅仅在概念上炒作文化产业,所以去香港的上市不光是解决资金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这种差异化的产业如何来认可未来的发展价值,这种良性循环上市的环境可能会对今后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税收体制是建立在以商品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上的,所以无形资产创造的产业如何来评价它的收入,确实要从现在开始积累经验,如果简单的按照工业的负担,税负的要求去要求无形资产创造的产业,会影响产业发展的质量,这个产业要做好必须要引进大量的人力资本和前期的研发投入,如果这些成本不能在税收上优惠的话,人们是不愿意去做深入研发和提高质量的文化产业的开拓的,这样文化产业的同类化只是一个壳,以文化产业来圈钱的行为也会发生。
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把精品文化、真善美的文艺作品带给社会,如果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发生了矛盾怎么解决?孙立坚给出了两个办法:
孙立坚:这个问题马上就会出现,国家已经从资金力度上面,税收的减免、资助上面给予文化产业巨大的倾斜,有的企业在目前经济发展的特殊环境下,会利用文化产业的振兴,以文化产业作为壳来进行资金圈钱,甚至拿到钱根本不做文化产业而去做其他的以钱养钱东西。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必须要强调的,一是文化的产业制度差异化的服务必须要有专业化的人才才能进入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资质要严格的把关。二是对文化产业的立法要立刻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