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平:北京“人艺”今年前两月的票房已达1065万元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 今天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举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单霁翔、尹力、樊锦诗、张和平围绕文化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人民网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问张和平委员,张委员您好,有一种说法: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减人、减钱、甩包袱”,部分改革院团甚至有抵触情况。我们知道北京人艺通过改革让精品力作频出,您说过“真改革才有真出路”,您认为应该如何深入院团改革?北京人艺将迎来60华诞,会有哪些庆祝活动,能不能提前给我们透露一下?谢谢。
张和平:首先我想借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全国人民60年来给予我们北京人艺各方面的支持与关爱表示感谢。我们的名字叫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没有人民就什么都没有,人艺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和文化积淀的艺术院团,文化体制改革是我们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显然,作为国有艺术院团在这样一场变革中是一个重头戏。
刚才我提到了人艺的历史积淀,同时她也因为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等方面的弊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个时期内,由于班子和队伍的不团结,没有与之地位相匹配的作品出现,所以也曾经一度被社会诟病为“一锅粥”。随着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机制改革。在2008年我们又提出:以机制改革为动力,以艺术生产为中心,落实“三个提倡”,实现“一个目标”这样的口号。在这样的工作思路当中,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在用人和分配机制上的改革。2010年我们再次提出以机制改革为动力,在继承中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学者型剧院而努力奋斗。在刚才所说到的六个机制改革基础上又提出了从六个方面进行机制方面的改革,前后一共11个方面。
由于这些机制方面改革的实施,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可以说在社会上、影视界都成名立万的所有演员整建制地回归了舞台,全面承接了老一辈艺术家打下的江山,我们恢复了20多部经典剧目,包括《雷雨》、《茶馆》、《北京人》、《日出》等郭老、曹禺的所有剧目,我们拉开大幕就可以演。在继承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有所进取,这几年我们也推出了《窝头会馆》等原创剧目,特别值得一题的是《窝头会馆》票房达到2268万元。人艺是以出人出戏为宗旨的,票房不是决定一切的,而这些年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数字上也能进行了佐证,人艺多年来票房徘徊在1280万元左右,2008年达到1439万,2009年达到2767万,2010年达到3200万元,2011年3227万元,截至昨天,今年的票房已经达到1065万元,也就是前两个月的票房已经快赶上原来近一年的票房了,应该说这是机制改革的成果。所以这也证明了刚才记者提到的我曾经所说过的: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