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圣诞节过后,孙明正式在北京这家律所工作,月薪2500元。
“这是我自己要的,主任想了想也就同意了,我觉得2500元就够了,能够养活我自己就行。
交房租700块,吃饭、打电话,有时可能还有一点儿积蓄。”
《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海林|北京报道
2月23日上午开庭前,法院安检的工作人员瞅了一眼孙明(化名)蓝本的“实习律师证”,就放他进去了。
每次跟着师傅到庭,他都有些兴奋,庭辩交锋像是打一场仗,虽然他只是旁听,也感觉乐趣无穷,非常过瘾。而更主要的是,这个过程里,他能感到自己在吸收律师职业的养分,一切都似乎有了奔头。
通过司考是进入律师界的门票。可把一张门票兑现为一只律师的饭碗,其间,需有一段漫长的道路。
经历一条路
2011年圣诞节前,孙明还没找到进入律师这行的门径。此时距离他通过司考已有两年多。
2008年6月孙明从大连一所二本院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大四末曾冲刺北大法硕,未能通过。这年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报名人数1653人,复试分数线为376分,最后录取了176名,孙明差了20多分。
读研的路断了。要是不找工作再考一年,花家里钱不说,爸妈也操心;要是找个本专业的工作,心里不愿意,“我对干工科没什么兴趣,高考填志愿瞅着‘建筑环境’,以为肯定是在建筑基础上增加很多高科技元素,而其实就是在所有的建筑框架做完之后,负责供暖供风”。
所有的打算一时都没有着落。偶然有个去陕南一所中学支教的机会,他就报了名,转眼在那待了半年多。2009年来到北京,找了份教英语的工作,中间辞职回家考了一次公务员,报的是市检察院,“只收4个人,我笔试第五,面试第一,被刷了下来。”
再回到北京,又没了工作。
“这时开始痛下决心过司法考试,不考的话,前面的路继续走下去也走不通,总要逼出来一条路。”
已经是2009年6月,司法考试开始网上报名,离9月考试只剩下3个月,孙明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每天看15小时以上的书。“之前也有些基础,尤其是民法、刑法,看的东西很多,全部工夫加起来绝不止三个月,否则也过不了。”
现实终于打开了一个口子,孙明成为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近42万报名者中的一个通过者,当年的通过率为22%。
司考门槛
坊间分析,司法考试从2008年开始难度有所降低。2009年、2010年、2011年持续相对宽松。
司考统计数据似乎印证了这种分析:2002年通过率6.68%;2003年报考19.7万人,通过率8.75%;2004年报考19.5万人,通过率11.22%;2005年报考24.4万人,通过率14.39%;2006年通过率为17%;2007年报考29.4万人,通过率为20%;2008年报考37万人,通过率为27%。
分析人士认为,2007年司考通过率上升,与该年司考对中西部等地区的放宽政策有一定关联。这一年,放宽政策的覆盖区域已从西部扩大到中部,从国家级贫困县扩大到省级贫困县,大约覆盖全国1100多个县,政策期限也从2006年底延长至2011年底;放宽地区的分数线,2002年第一次考试比全国分数线降5分,2011年,相差45分。
政策倾斜效果明显。2010年初,中央政法委负责人在媒体上回顾司法改革成果时说,“2002年首次司法考试以来,放宽地区已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和近一半的县。八次国家司法考试全国放宽报名学历地区共录取5万余人,为中西部地区增加法律职业人员储备拓宽了渠道。”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