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苏丹瓦乌3月23日电 值班员清脆的哨声划破了黎明的寂静,早上6时,随着起床哨的吹起,一天的生活拉开了序幕。整理好自己的内务,当我端着脸盆去洗漱时,突然意识到没水。由于南苏丹正处于旱季,缺水严重,当地饮用水十分珍贵。我们的一般性用水(洗澡和洗衣服)是从当地部落的一口水井中提取,每天只能少量取水,取完水后必须净化,因为水质达不到卫生标准,不能直接用,水质比较浑浊。我们的生活用水都要从80公里以外的瓦乌UN城拉水,因这几天南苏丹局势较紧张,耽误了拉水,剩下的水只能保证做饭。
早上8时,施工分队集合,副大队长张晓斌对任务进行部署并提出了相关要求后,向一公里以外的施工地点出发。这项工程是在马普尔地区为南苏丹建设DDR(遣、散、返)过渡营,是南苏丹共和国自2011年7月9日独立后,确定建立的三大DDR过渡营工程中最早开工的项目,旨在帮助南苏丹15万名前战斗人员获得基本生活、工作技能,使其迅速融入社会而建立的职业培训中心。DDR过渡营建设对于解除南苏丹非法武装、保持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期工程建设,要在 4月1日前完工,确保500人先期入住。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32名官兵要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办公生活设施建立和安全隔离设施新建等任务。
为确保官兵安全,分队领导对施工作业点中的安全警戒工作进行了周密计划。我们每天到达施工现场,第一件事就是拉起警戒线,派出荷枪实弹的警戒哨,严禁任何人靠近警戒线,更不允许进入施工区域。然后,大家才按部就班展开施工。施工点便是一片繁忙、紧张的景象。10台工程机械一线展开、轮流作业、分段推进……,官兵们人人头顶草帽和配戴墨镜,以防强紫外线的灼伤;个个脸上罩着厚厚面罩来抵挡沙尘暴的吹打;时刻披着笨重的防弹衣来防范不可预知的袭扰。
为加快施工进度,大家克服高温酷热、水土不服等困难,连续奋战,施工不到一小时,我们就被太阳无情地烘烤着流出了汗水,而汗水瞬间就会蒸发,隔半小时不喝水,喉咙干得像火烧一样。迷彩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结满了汗碱,脱下来放在地上硬邦邦的都能立起来。在施工点最累的还是机械操作手,这里的施工大部分都是由机械完成,室外温度45度,可车内温度就超过了50多度。如果不小心碰着机械的外表手马上就会被烫伤,可想而知人坐在驾驶室呢?可他们毫无怨言,坚持施工,看着他们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的身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这里,只要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50分钟时间,温度就会从20℃蹿升至36℃左右,午间直至50℃。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下,我的战友们却担负着繁重的施工任务。由于天热和任务繁重、施工强度大,我们每人每天都要饮用上4升水,有的人竟然一天不排尿。
中午12点带回吃饭,有两个主菜,一荤一素,现在能吃上“上海青”,刚来时这里没水、没电,条件异常艰苦,瓦乌基地一个星期才送一次给养,蔬菜品种只有老三样:洋葱、土豆、胡萝卜。为吃上新鲜蔬菜,大家自力更生,在驻地上开垦了2亩菜地,种出了易成活、产量大、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品种,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种植,第一批青菜、豆角、空心菜等已上饭桌。
下午3点,我随车去取土点拉土,以前的取土点离施工作业点10公里左右,安全隐患非常多,因为车队要穿过很多部落,人群密集大,每次开车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有什么意外,同时拉土效率也比较低,最后经过分队领导重新勘察和与联南苏团工程处官员磋商,把取土点改到离施工点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拉土效率提高了很多,是原来拉土的好几倍,同时安全隐患也减少了。
晚上22时,熄灯号响起,各个宿舍的灯光渐次熄灭。迎接大家的,将是一个新的黎明……
这就是我在南苏丹维和,马普尔施工点的一天经历。这就是我的维和兄弟,正是他们用双手建设了南苏丹美好的明天。在这里,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现实。环境虽然恶劣,条件虽然艰苦,生活虽然单调,但是大家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越是条件艰苦,越要经受起考验,越要接受各种困难的挑战,因为我们是军人,更是中国的维和军人。
作者 余健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