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例商业保险机构以风险保障形式与政府共同管理农合基金、共担赔偿风险的新农合合作模式“共保联办”,经过一年的运行之后,在平谷区结出了硕果。昨日,记者从北京市金融局保险处获悉,通过“共保联办”,去年平谷区农民医疗费用结算频率,从每半年一次上升到每月一次,但农合基金人均支出仅增长了1.97%。
平谷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昨日透露,针对本市将恶性肿瘤、白血病、肾透析等9类重大疾病的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从过去的60%提高到不低于70%,平谷区也正在考虑把这一项单独拿出来,实现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共保联办”。
医疗费结算提速至一个月
“原来一直报不了的医疗费,2011年变成了每月一结算,更快更方便了。”平谷区井峪村农民王建华说,乡村卫生院无法即时结算的医疗费用,在2011年变成了工作人员每月进村结算一次。
要知道,“每月结算”可是农民们享受到的新待遇。此前,无法即时结算的医疗费用是每季度或每半年结算一次,王建华和其他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手里经常压着为数不少的医疗费单据。
报销速度快了,看病开药的程序却更加严格。
“以前到医院看病,村里人会让我捎带点药,现在不行了,不能随便替人拿药,还不能多拿药,药只能开一个月的剂量。”王建华说,以前给乡亲们捎带药品是常有的事,而且由于自己心脏支架手术后需要每天吃药,即使不替别人开药,也习惯于提前开出三个月的药量。但是在2011年,这些行为都被禁止,只能严格按照新农合规定的药量开取。
2011年,王建华感受到的另一个明显变化,是村里乡亲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在宣讲员的号召下,每天沿着环村公路快走和慢跑的街坊们越来越多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下地干农活不叫锻炼,像城里人一样慢跑才是锻炼!”王建华笑着说。
“共保联办”卡住医疗浪费
王建华感受到的“变化”,源于平谷区新农合管理中心与中国人保健康北京分公司试点开展的“平谷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共保联办项目”(以下简称“共保联办”项目)。
专业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到新农合运营中,让新农合办公室的专业程度得以补强。
“人保健康参与新农合经办管理之后的管控重点,即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中国人保健康北京分公司“平谷共保联办项目”负责人孙凉表示,有了新农合的保障体系之后,帮人带药、提前拿药和多开药品,均是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以提前拿药为例,很容易造成用药不当和药品过期,公司有必要管控这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行为,有效控制医疗风险。
此外,人保健康还通过对平谷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现状和健康状况的充分调查,制定针对参合农民的健康管理服务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及诊疗指导等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参合人群的健康维护意识,培养正确的就医理念。平谷的部分乡镇配备了“新农合专管员”,将管理与服务接口前置到定点医院、基层村镇。
正是这些新举措,让王建华在2011年感受到新农合的新变化。
“2011年,平谷区农合基金支出总额为1亿5536万元,由于参合人数也增加了5000人左右,实际上人均支出仅上升了4.32%;如果与当年总筹资相比较,人均支出仅增长了1.97%。”平谷区副区长王志勉笑着说。
新闻链接
“共保联办”改变了什么?
2010年,平谷区新农合基金的运营结果显示:全年参合人数为22.9万人,参合率达到99.6%,筹资总额约1.2亿元,支出达1.47亿元,超支部分较2009年陡然上升了50%,新农合基金面临较大的超支压力。但是,平谷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当时只有9名工作人员,随着参合人员的增多和保障范围的扩大,经办力量捉襟见肘。
基于对2011年平谷区新农合基金“超支压力会进一步加大”的预期,在北京市政府、市医改办、市卫生局、市金融局、保监局和平谷区政府的多番调研下,自2011年1月起,平谷“共保联办”项目成为北京市第一例引入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医疗保险的试点项目,也是全国第一例采用“共保联办”模式的新农合试点。
与全国其他地区的试点模式不同,中国人保健康一并承接了平谷区新农合50%的基金总额和50%的基本医疗赔款,为全区23.4万参保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
中国人保健康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黄立兵表示,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参与新农合管理与服务,切实运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帮助政府节约资源,挤出不合理医疗费用,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