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生前做客央视
中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5月31日凌晨1点59分,“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终年95岁。周先生是继胡适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他一生有六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更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位和红学相伴六十多年的老人。
周汝昌先生生前曾在《百家讲坛》录制节目,每次开始之前,工作人员都要凑到周先生的耳边大声说一声:“周先生,可以开始了。”早在青年时,周先生双耳就逐渐失聪,戴着助听器还得让人提高声调才能听见;左眼57岁时全盲,右眼视力仅有0.01。著名作家刘心武说,周先生写给他的信“每个字足有铜钱那么大,总是一个字叠一个”。就是这位老人,60多年来几乎每年都能推出一部研究新作。
周汝昌:我不愿意口述,因为口述出来的风格跟笔下马上写出来完全不是一回事。口述,要把脑子里的字斟句酌让人听见,别人马上把那几个字写出来,输入又慢,句法又板,一点也不风流潇洒,我这是不得已。
很多人都把周汝昌这位喜欢穿着中山装的老人尊称为“红学大家”,却不知,当年走进燕京大学校园的时候,他的志向与红学无关。
周汝昌:那个时候,我的学习目标仍然是学好英文、英语,来翻译、传达中华文学文化。现在觉得有点狂妄自大,当时确实是这样做的,在翻译一个很难的古典名著,但当时并没有想起我要同时进入红学。
对“红学大家”这样的称谓,即使是在91岁的高龄时,周汝昌在心里也并不喜欢,他唯一的人生遗憾也因此长留心间。
周汝昌:我遇见一个真正的知音很难,知道我有多少能量还没有发挥、我能够做什么的人很少。大家给我贴了个标签叫“红学家”,我不高兴。所以,我有知音难得之感,要说这就是我的遗憾也行,此外我的遗憾不多。
从1947年开始埋头在图书馆查找曹雪芹资料到现在,65载春秋,周汝昌先生不曾远离《红楼梦》。65年痴醉于一件事情,他说,虽然有愧,但却不悔。
周汝昌:我写过一篇散文,题目是《有愧不悔》,这代表了我的整个人生态度,有一点痴情傻劲,这个“傻劲”是小说家吴祖先赐给我的,他说“周汝昌的红学观点我不一定同意,但是我非常佩服他为了工作那一股傻劲,谁也比不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