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欧三方诉中国稀土贸易争端再度升级。昨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其网站上发布报告称,该组织已于周一成立专家组对中国稀土出口政策展开调查。
专家认为,中国已开始加大对稀土行业上游生产环节的管控力度,而不仅仅只采取易被指责的出口配额政策,稀土行业面临这场诉讼的压力不会太大。
争端进入关键期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7月23日称,决定接受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请求,设立专家组对中国稀土、钨、钼三种原材料出口限制一事进行调查、审议和裁决。
记者了解到,成立专家组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重要环节,也标志这场稀土之争进入了关键的仲裁阶段。
按照WTO规则,专家组组建完成后,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提交最终调查报告。之后争端解决机制还需要进行审议,如果中方对报告提起上诉。一般来说,从正式提起诉讼到世贸组织专家组成、发布初裁再到发布终裁,整个过程大约会持续2至3年。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表示,该案已进入正式的争端解决程序,目前中方要尽可能准备好充足的资料或关于稀土产业的相关证据材料,证明我们采取的这个措施不是说像外界指责的主要是获取垄断利润。
出口配额政策易惹争端 业内认为,中国之所以会面临这场稀土争端,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稀土出口配额政策直接相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稀土以低价被大量出口到国外,私挖盗采与走私严重,造成稀土资源直线下降、濒临用竭,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鉴于此,自1998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把稀土原料列入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稀土价格也开始向应有价值回归。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WTO成员,认为中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形成垄断、推高价格,违反了WTO的贸易规则。
张汉林认为,贸易政策受WTO规则的规范,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和争端,而中国要想规避这些指责,应该从产业链的上游限制稀土的生产,进而控制其在国际上的供应量,而不仅仅只采取出口配额政策。
《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称,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及出口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记者 黄锐)
背景 密集政策发布严控稀土生产 实际上,中国多次强调,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 环节,相关措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在百川资讯稀土分析师杜帅兵看来,近两年来中国已经找到了控制稀土生产供应的好方法,开始加大对源头的管控,而且在关键的执行上也力度空前。
“尤其是上半年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稀土新规,比如实行稀土专用发票、大幅提高资源税、采取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这样一来企业成本增加后自然会控制产量。所以我认为这场稀土案中国即使败诉也不会给中国稀土行业带来多大压力,只会促使国内采取更加严格的稀土政策来规避贸易指责。”杜帅兵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相关部门的这些举措一方面表明了政府治理稀土污染、规范行业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轻我国面对的国际压力,为稀土诉讼案的应对提供了一定的抗辩基础。(黄锐)
上半年稀土行业部分政策 今年3月19日 国土资源部印发《开采总量控制矿种指标管理暂行办法》,防止稀土等矿种过度开采。
3月22日 环保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环保核查,其中稀土名列其中。
6月1日起 国家税务总局对稀土企业实施增值税专用发票政策,加强国内稀土的流通情况监控。
7月12日 媒体称环保部门针对稀土环境污染的第三批专项检查程序更加严苛,其检查结果将与商务部稀土出口配额挂钩。
7月16日 国土资源部称,全国稀土采矿权将减少到65个,同时,企业准入条件也提高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黄锐 整理)
作者:黄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