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诊疗后结算”将在全市推广
公立医院人均门诊费用降至200元以下,今年下半年将启动公立医院“管办分开”
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通讯员 党姣
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我市又将启动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记者从7月30日举行的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系统2012年半年工作会议获悉,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一个月,我市67家公立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费用下降到200元以内,为196.2元,环比降幅2%;社康中心次均费用为56元,环比下降4.6%。
今年下半年,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将持续深化,启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改革,第三季度成立的市医管中心将率先纳管11家市属公立医院,条件成熟后将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纳入管理范围。
医药分开改革为全国破题
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主任江捍平表示,深圳率先全国在全市范围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制度,为全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破题。7月1日起,全市67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费用,7月21日起提高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收费标准,医保统筹基金承担本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诊疗费提高部分,一年将直接减轻参保人自付费用2.09亿元。
此项改革实施一月来,67家公立医疗机构运行平稳,每门诊人次费用196.2元,环比降幅2.0%;其中药费74.6元,环比降幅12.7%。
7月1日,全市所有政府办社康中心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费用,并实施一般诊疗费10元打包收费制度。一个月以来,全市社康服务中心工作量环比持平;次均费用56元,环比下降4.6%;次均药费27.2元,环比下降14.1%;百人输液量同比下降16.3%;百人抗菌药物使用量同比下降9.8%。
全市推广“先诊疗后结算”
6月20日起,福田人民医院面向我市医保人群试行“先诊疗后结算”新型就诊模式,患者在门急诊诊疗时,可先检查、诊疗,待所有诊疗结束后再统一结算,免去多次排队缴费的麻烦,节省就诊时间,得到了就诊患者的一致好评。江捍平在会上指出,我市将总结这一模式的做法,向全市推行。
据了解,目前我市基本解决市民“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深圳”的问题,但大医院就医排长队现象短期难于解决。为缓解大医院排长队现象,目前已在北大深圳医院等15家医院正式开通“居民健康卡”系统,实现自助办卡、挂号、缴费及授权医生调阅健康档案等功能;建立了全市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市民可预约58家公立医院、15家民营医院共620个科室的号源。
下半年,我市卫生系统还将建立超负荷运行预警处置机制。指导各医院合理制定医生满负荷工作警戒线,并向患者告示候诊预测时间,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推动平湖葵涌新建医院立项
大医院“就医难”,特别是儿童医院“就医难”的问题得到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市今年加快了大型医疗卫生建设项目的步伐。年底前,市儿童医院住院楼完成装修工程;北大深圳医院外科大楼、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新安、宝荷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健宁医院、新明医院、学府医院、聚龙医院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市肿瘤医院、口腔医院、医科院大楼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各区新建、改建、扩建医院等项目进度。
“全市已立项的23个市属医疗卫生建设项目,9个正在开工建设,14个处于前期推进阶段。”江捍平指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于7月1日试业,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和康宁医院综合楼已投入使用。
下半年,我市要积极组织实施卫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动推进华为科技城、龙城、沙井、民治、平湖、葵涌等片区的“十二五”规划新建医院的立项工作,推进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中医院综合楼、针灸推拿医院、急救中心和血液中心等新建项目前期工作。
同时,我市正筹备民营医院项目投资推介会,为国内外一流的社会资本与国家级专家团队来深举办“三甲”民营医院牵线搭桥。
11家市属医院纳入医管中心
“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后,由于需要调整利益格局,更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集中暴露,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大。”江捍平透露,下半年,我市医改工作全面进入攻坚阶段,将陆续启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改革。
据悉,市医管中心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近日《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暂行办法》、《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理事会章程》都将提请市政府审定。新成立的市医管中心负责履行公立医院出资人和举办公立医院职能,加强对公立医院人财物运行的监管,加强对政府投入绩效的评估。市人民医院、北大医院等11家市属公立医院将率先纳入市医管中心管理范围。我市将以此优化公立医院布局,推进公共卫生资源的一体化配置,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我市将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医疗卫生全行业管理制度,淡化民营与公立医疗机构举办主体的区别,在土地使用、财政补贴、价格管理等方面统一标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