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试点搁浅 评:完善养老制度是根本
2012年08月28日17:57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的养老问题因养老金财政的巨大缺口日益凸显。在公共财政无力应对所有养老问题的情形下,“以房养老”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难题的一种积极有效的补充。然而最新消息是,在较早开展试点“以房养老”模式的上海,这项业务早已悄然停止。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7年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曾试推过以房自住养老,也就是65岁以上的老人将自有产权的分物出售给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有生之年仍然可以居住在原有的房屋内,出售房屋所得的款项再扣除房屋租金、保证金及其他相关费用后,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然而这一试点并没能开展下去,这项早已悄然停止。
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试行以来却在部分地区遭停办,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对此发表评论。
详细内容>>>
中国以房养老再被搁浅 70年产权特殊国情引忧
中国目前有60岁以上老人1.78亿,占总人口的13.3%。其中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约1036万人,半失能老人约2135万人,大中城市空巢家庭达到70%。
9月29日,全国政协举办“大力发展我国养老事业”提案办理会。“以房养老”提案的办理部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到场,他表示,不少国家都采取了“以房养老”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
银监会就此展开了专项调研,但由于我国现有的制度房屋产权70年,“以房养老”难以推行。
“房屋随它的主人一起就墓”,这是对我国房屋“大限”形象而生动的描述。当然,它还不完全准确,因为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寿命为71岁(8月30日《北京晨报》),如果再扣除建房时间,事实上房屋的实际产权年限肯定不到70年。如果“以房养老”的话,等于人还没“走”,正需要托付最后时光之时,房屋却早已就墓,主人变得两手空空了。
在公共财政无力兜底所有养老问题的时候,许多与会专家都认为,“以房养老”不啻为解决养老难题的一种积极补充。
详细内容>>>
1000万难养老是警醒 上班族需要早作打算
早在2010年,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就在《英才》杂志发表文章,称一线大城市的居民,2027年退休的话,预备1000万元养老恐怕也不够。时过两年,钟伟的预言和大众的讨论更有回味价值。
为什么1000万元养老都未必够?钟教授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这样分析,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没有根本改变,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500万元才能度过余生。那么,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在他看来,养老金在10几年后会巨额上涨,参照过去,根本的问题在于币值的不稳定。1990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流通中现金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6950亿和2644亿,到了2007年则分别为40万亿、15.2万亿和3.1万亿,不到20年,分别增长了26、22和12倍。而实际的社保基金累计结余目前还存在近90%的缺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