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首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白皮书发布,统计数字显示——
调解成功数大增“医闹”仅占2.2%
本报讯(记者 宋宁华)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1年,平均调解天数仅10天,调解成功数升至上年同期的近3倍。今天,记者从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新区医调办”)获悉,本市首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白皮书正式在浦东新区出炉,白皮书用数字说明了人民调解在医患纠纷中发挥的“威力”,也对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做了具体分析。统计数字显示,医患纠纷中无理取闹的患者仅占2.2%。
“威力”初现
平均调解天数只需10天
去年8月,本市全面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浦东新区则在8月23日成立了新区医调办,全面启动医调工作。
据统计,去年8月以来,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数量大幅度上升,调解成功率显著提高,达成协议金额成倍增长。在此期间,调解成功405起,是上年同期的近3倍;达成协议金额1667.02万元,是上年同期的近2倍。
通过一年实践,医患纠纷调解的“威力”已经初现,不少市民已经形成了“有医患纠纷找人民调解”的观念。新区医调办负责人介绍,医患纠纷调解与诉讼相比优势明显,法院医疗纠纷案平均审理天数近200天,医调委调解平均只需10天,有的纠纷在几个小时内就达成了协议。由于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是完全免费的,疑难复杂案件也由政府出资邀请专家召开专家咨询会评估对错,极大降低了医患双方的维权成本。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因此双方都能自觉履行协议内容,目前没有出现一例反悔案件。
纠纷原因
医疗合同监管缺失占四成
这份医患调解白皮书通过案例分析了医患纠纷的具体原因,其中主要包括:
■医疗合同实施过程监管缺失,占41.5%。如对高难度手术的操作风险预计不足,对患者疾病的错误诊断,或对病人没有全面检查造成误诊等。
■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不规范,占27.9%。如病史书写不规范,术前告知不充分,导致患者在手术失败后难以承受等。还有医生无资质、医疗器械有瑕疵等原因引起的纠纷。
■医疗机构主观过失,占14%。如医生过于自信,在术前检查不全面的前提下贸然手术,导致术后并发症或延误治疗时机;个别医生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尤其是遇到节假日期间,没有和值班医生有效交接,跟踪治疗,造成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恶化。
■患者对病情认识不足,占10.9%。
■患者无理取闹的情况,仅占2.2%。
纠纷特点
二三级医院纠纷较多
此外,白皮书还分析了浦东新区医患纠纷的主要特点:
■医患纠纷分布较为集中,二三级医院纠纷较多统计数据表明,405起调解成功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的纠纷共涉及医疗机构57家,其中三级医院148起,二级医院157起,一级卫生院28起,民营医院72起。
■患方索赔金额与达成协议金额的差距较大在405起调解成功的医患纠纷中,平均索赔金额为16.8万元,而平均达成协议金额则为4.1万元,相差4倍有余。
白皮书建议
如何化解医患矛盾
白皮书为此建议: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二、三级医院压力。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将更多的财力、物力、人才和技术引向基层。
■严守规范,避免过错和减少瑕疵。
■患方计算索赔金额,依法提出合理化诉求。只有合法合理地确定索赔金额,才有助于医患纠纷及时妥善解决,让患者尽快获得抚慰,开始新的生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