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开设《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栏。集中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生动展示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光明日报曾在《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栏中,发表《从源头到终端:国产奶业“管”出放心奶》一文,以阐释国产奶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伊利的奶源管理是国产奶业质量保证体系的生动写照。长久以来,伊利等国产乳品生产企业加强全程质量控制,加快推进牧场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方位管理,保障了乳品的质量安全。
源头管理:现代养殖,奶源第一
有牧场之王的紫花苜蓿、细嫩芳香的碱草,营养丰富的冰草……在伊利的专业牧场,随处可见这些营养丰富的牧草。目前伊利自建草原面积达5000多亩,而全部的种草面积则达33580多亩,涵盖东北、安徽、内蒙古等乳业发达地区。
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乳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需求,从源头加强乳制品品质管控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在发展中,奶源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伊利采取奶源基地与饲料公司同步推进的办法,有奶源的地方,就有伊利的饲料公司,确保奶农使用上等饲料,使奶质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伊利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伊利始终推行标准化奶牛养殖规范、标准化奶站建设规范、牛奶质量检测体系、质量安全信息检测体系等全方位的质量保证措施,以确保原奶的安全。
在运奶环节,伊利集团通过视频监控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到每一辆运奶车所在位置、奶罐进奶口、出奶口实时状况,同时对运奶车到站、到厂时间、中途停车详情等能够实现全面监管。伊利集团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经过前几年的行业危机,伊利集团在奶源管理上加大了信息化管控投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信息化管控手段来加强奶源基地管理。
目前,在伊利集团的现代化牧场,汇集了全球最先进的饲养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通过信息化养牛、电子眼管控和可视化运输等举措,逐步实现了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的过渡和转型。
过程控制:全产业链,全程自动
乳业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产业,涵盖奶牛养殖、饲草饲料、防疫灭病、乳品加工、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乳品的安全品质。
除“得奶源者得天下”外,乳业界还有一个说法叫“原料奶的质量不可能在离开奶牛后变得更好。”所以,在牛奶离开奶牛身体后,中间的环节越少,时间越短,质量就越有保证。为了做到这一点,像伊利这样的国内大型企业不但建立了从奶牛育种、养殖到加工一整套完整的奶业产业链,以保证牛奶生产全过程的可控性,还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最大程度地保证牛奶质量安全。
在伊利的挤奶厅,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的挤奶,原奶在生产过程中完全实现全封闭。在整个挤奶大厅中,各关键位置均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监控人员可以24小时进行监控。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为提高消费者信心,伊利向全国消费者开放伊利的工厂,让大家零距离地和企业接触,从而建立一种信任。而实践表明,这种努力消费者是可以感受到的。
来自内蒙古的一位80后母亲张小燕说:“我的孩子一直喝伊利奶粉,到现在喝了32个月了。通过对企业的参观,我看到了从原奶到成品粉的生产全过程,这让我对国产奶粉质量更放心了。”
在企业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国家也逐步加大了奶业监管力度,大力推进奶站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目前,全国现有1.3万个奶站,比2008年减少6890个,减幅达34%。截至2011年,国家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5.6万批次,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比2008年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质量追溯:责任到人,责任到“牛”
在伊利的牧场里,可以看到,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有一对耳环。“这个耳环相当于奶牛的身份证,它能够自动完整地记录着伊利奶牛每一天的身体健康状况、膳食比例、每日挤奶量,从而通过电子耳环记录的信息,随时能够解决奶牛的健康问题。”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在生产车间,只要我们扫描牛奶盒上的条形码,立刻就可以知道这批奶是什么时候出厂,来自哪条流水线,甚至奶源来自哪个奶站都可以一目了然,这就是全程追溯体系。
据张剑秋介绍,目前伊利有着一套完善的产品追溯程序,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生产的细小环节,具体到每个流水线,每个操作员,每一个牧场等。“从原奶收购的GPS跟踪,原奶入车后的随机条形码、生产过程的产品批次信息跟踪表、关键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流通环节覆盖全国的ERP网络系统,伊利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及时化和信息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