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蓝皮书今发布去年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近5000人 微博反腐成新方式 此外—— 反腐追赃挽回84亿元
今天上午,记者从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的“第六届廉政研究论坛”获悉,2012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发布,蓝皮书指出,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4.4亿元。
近年来,大案要案呈频发态势,多个领域的“一把手”相继因贪腐落马,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新的方式。蓝皮书指出,中国正处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期,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反腐败力度持续加大。
反腐·数据 一年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近5000人
蓝皮书指出,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34万余件(次),立案13.7万件,结案13.6万件。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77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4.4亿元。
此外,近年来,大案要案呈频发态势。多个领域的“一把手”相继因贪腐落马。蓝皮书指出,中央查处铁道部党委书记、原部长刘志军,中央纪委监察部查处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家盟。中央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对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的查处,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反腐败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分析 一把手权力过载一个人说了算
专家表示,薄熙来、王立军、刘志军、黄胜等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有长期担任“一把手”的履历,且主要腐败问题也是在任“一把手”期间发生。
专家称,腐败大要案频发的地带,往往是权力大、资源多的关键领域和关键岗位,“一把手”权力过载,既决策又执行,导致了监督难、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正是腐败易发地带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了对权力的监督失效,使权力制约成为虚置和空谈,腐败行为才有了机会和空间。
专家称,解决“一把手”权力过大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用权制度,构筑立体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对决策权的制约,用科技手段规范自由裁量权,科学评估执行效能,提高权力行使水平。
反腐·变化 微博反腐曝出官员“不雅照”
近年来,网络反腐蔚然成风,特别是微博反腐,成为近年来的一种新的反腐方式。不少网民在互联网发布“表叔”、“房叔”等官员贪腐信息或者证据,使一些腐败分子被曝光查办。十八大之后各地掀起的反腐风暴中,雷政富、孙德江、单增德、齐放、李俊文,这些涉及官员的“不雅事件”均先由网络曝出。
蓝皮书指出,新兴媒体成为群众监督的重要通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群众实现监督权的重要通道。
目前,监察部网站已实现了全国举报网站的统一联网,使网上举报成为接受群众信访举报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已接受群众网上举报5万多件。
分析 网络监督应建规范机制
专家表示,互联网由于拥有海量的网民,海量的信息,重要爆料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人围观,加快了舆论意见交换和舆情发酵过程,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力。一旦爆料经调查确认属实,各种贪腐现象就遭遇“见光死”。
但同时,碎片化、表象化甚至情绪化的网络信息也容易引发社会舆情的非理性震荡,应规范“网络反腐”,建立健康的网络举报、网络维权、网络监督秩序。
专家建议,微博反腐,首先需要纪检部门接招,对举报信息,最好24小时内做出回应,消灭“断头新闻”,重大涉贪舆情件件有着落。
同时,纪检部门官方微博可倡导私信举报,既保护举报者权益,也防止在启动调查前误伤官员,还可避免打草惊蛇。与此同时,还需要大力拓展线下举报和监督渠道。专家同时表示,在法律上,应厘清官员和网民的权利边界。应明确网民失实爆料与恶意诽谤的界限以及失实爆料应承担哪些法律和道义责任。
本版文/记者王婷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