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晚一纸“过会”公告,备受关注的中国平安A股次级可转债(不超过260亿元)发行正式起航。次级可转债的融资方式,不仅是平安在金融创新上的一次“尝鲜”,更是保险业拓宽融资渠道的监管创新之举。
“这是在照顾市场接受程度的同时,又能解决公司未来资本需求的最佳方案。”在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时,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披露了可转债方案细节,并透露在最近路演时,包括QFII、老股东、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都表达了强烈的认购意愿。
善用资本部署未来
因为业务快速发展及前瞻性资本规划的需要,市场对于平安再融资一事一直都有预期。从此次次级可转债方案细节中不难看出,平安试图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
“当时,我们确实也考虑过其他融资方式。但在既要充分照顾市场承受力,又能兼顾公司自身资本需求的考虑下,我们最终选择了次级可转债,并得到了保监会支持。”任汇川对此直言不讳。
对于市场关心的融资用途,任汇川坦言,是用于给主要子公司补充资本金,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本保障。“目前平安旗下各子公司业务发展均处在上升期,未来需要集团进行资本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资本规划。”任汇川坦言,“我们会善用资本、部署未来。不是说融到钱就万事大吉了,钱放在肩膀上感觉特别沉,每一分钱都是一个巨大的责任。我们融到的钱是用来充实公司现有业务,进一步完善综合金融,而不是去盲目进行任何收购。”
机构认购意愿强烈
从以往在A股市场发行可转债案例来看,可转债是市场上的稀缺产品,发行通常受到投资者热捧。
平安可转债已吸引众多机构的目光。据任汇川透露,在近期进行的路演中,包括QFII、老股东、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都向其表达了强烈的认购意愿。“尤其是一些QFII表示,愿意用额度内的增量资金来参与认购。很多机构投资者还表示,愿意线下认购做基石。”据投行预计,可转债发行之后,平安的偿付能力能马上提高近20%。“再考虑到平安的次级债可发额度还有660亿,短期资本压力解除。员工股减持与再融资计划是影响其估值的两个因素,现在第二只靴子也将落地。”此次可转债发行之后,平安未来两三年内的偿付能力将保持一定的充足率,向股市直接再融资的需求也会减小。任汇川坦言,除可转债外,目前集团在A、H股都没有其他股权融资计划。
“不能只看融资本身,关键看公司有没有增长,能不能给股东带来回报。”任汇川说,集团分别于2004、2007年在H、A股上市,累计融资649亿元(两次IPO、一次H股定增)。而集团上市以来的分红已超过250亿元,净资产增加了1900多亿元。
监管创新 拓宽融资渠道
与市场所熟知的可转债所不同,平安此次发行的可转债“持有人索偿权位于普通债权人之后”,故称为“次级可转债”。与传统可转债的区别在于:这种融资方式,可以立即将融到的资金计入公司的附属资本,直接补充偿付能力,而不用等到转股后。
事实上,次级可转债这种融资方式,不仅是平安在金融创新上的又一次“尝鲜”,更是保险业拓宽融资渠道的监管创新之举。
在支持并批准平安发行次级可转债的同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可转换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上市险企可以发行次级可转债,转股前即可计入公司的附属资本。
业内人士认为,发行次级可转债,又能快速解决险企偿付问题,又相对公开增发对市场冲击要小。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而实际转股时间又取决于公司股票的表现和投资者的偏好,经过一段缓冲期后再转股,有利于缓解股本增厚对于业绩摊薄的冲击。
近日,民生银行200亿可转债成功发行。任汇川认为,“民生转债的发行受到机构投资者热捧,其配售比例无论是A类或是B类,在近几年A股的较大规模(50亿元以上)转债发行中都是最低的。监管机构显然是看到了市场对此类转债的欢迎,顺应了投资者的需求。”目前,保监会正在研究丰富保险资本补充的金融工具,继次级可转债之后,金融债、混合资本债等融资渠道也有望被打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