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精英? 逻辑推理不严密!
龚民,“09少”最小的学员,12岁差1个月时考入科大少年班,曾被媒体多方报道,为了躲过科大的“宣传封锁线”,当年甚至有记者潜入少院宿舍,假扮家长对他进行了专访。
本报曾率先全国报道龚民(详见本报2006年9月25日报道《九岁读高中?!龚民:我不喜欢人家叫我“神童”》)。看到龚民的照片,曾经采访过龚民的本报另一位记者感叹:“龚民长大了!进大学时还只需要买半票,现在竟然已经1.7米,真难让人相信!”
坐在羊城晚报记者面前,龚民多了一番谨慎的成熟感。在接受采访前,他详细询问了记者是否获得了少院的允许,显然,遵守少院纪律对他来说更重要。
羊城晚报:你觉得少年班学员和普通班有没有区别?
龚民:区别不大。主要是年龄导致的,比如年纪小的人会喜欢打断老师的话,大一的时候有,那时候大家不是很懂;比如在寝室里喜欢熬夜,两三点睡觉都有;比如喜欢恶作剧,把宿舍门虚掩,上面顶一个有水的盆子,那都是高中生做的事情。后来长大了,自然不这么做了。
羊城晚报:让你重新选择,会不会还是选择少年班?或者在中学多读几年?
龚民:早一点读还是有好处。早读书以后的机会多,你有能力节约时间,为什么不节约?年纪小允许吃亏的次数就多,比如考研,我考研3次还是18岁,但是我认识的一个人本科毕业时已经23岁,考3次研究生、毕业时就快30岁了,还要工作、结婚、生子。因为年龄的关系,他最后没再坚持考理想中的大学。
羊城晚报:你觉得少年班学员有没有义务成为精英中的精英?
龚民:把少年班和精英扯起来是一种误会!为什么会把这两者扯到一起?因为大家总是觉得:来少年班的,都是学得早的;学得早的,就是聪明;聪明,就应该是精英。其实这种逻辑推理不严密。我认为,学得早也并非就是智商超常,假如家长让孩子早些读书,或者小学生把玩的时间砍掉一部分,肯定读不了6年。像外面传什么少年班的人智商200,那些都太夸张了!
(蒋铮)
[上一页] [1] [2] [3] [4]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