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6月28日电(记者陈寂 赖雨晨)广东汉达康福协会有一辆流动假肢车,能开到偏远村庄,为麻风康复者现场制作、安装假肢。这个慈善组织眼下想给100名康复者制作假肢,他们需要募款25万元。
协会带着这个名为“行,成于爱”的流动假肢支持项目日前参与了广州市首届慈善项目推介会。除此之外,还有百余家慈善组织在进行推介,项目包括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帮助残疾人就业、资助外来工留守儿童上学等,多的筹款数千万元,最少的项目只需1000元资助。
这个慈善“卖场”的全部1080个慈善项目,主要集中在扶老、助残、济困、救孤、赈灾等领域,由社会热心企业和人士自由选择、定向捐赠。
“在整个活动中,政府饰演组织发动、宣传引导、审核把关的"搭台"角色,将"主角"交给了慈善组织、热心企业和个人。”广州市民政局局长庄悦群告诉记者,27日闭幕的慈善项目推介会,共募集了3.187亿元资金。
事实上,在打破“政府募捐办事、公众出钱”的慈善模式之前,广州市在公益慈善事业上已经有许多“去行政化”与“简政放权”的努力。
去年5月,首部放开慈善公益组织公募权的地方法规《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实施,破除了公办慈善机构在慈善募捐中的“专权”,为民间慈善组织提供了与公办慈善组织公平竞争的环境,从制度上鼓励民间慈善发展。广州市包括公益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不用前置审批,也无须找业务主管单位挂靠。
“政府希望官方和社团分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调动积极性,为社会办更多事情。我们几个刚退休的老人决定抓住这个契机,顺应潮流积极做一些事情。”池朝兴老人告诉记者,他和几位同样退休的好友在去年8月成立了广州公益组织发展合作促进会,希望利用“余热”为残障人士平等就业提供慈善帮助。
今年“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民政部首次提倡由公民自主选择救灾捐赠机构,支持那些专业高效透明的慈善机构。
“民政部门从运动员变成裁判员,成为监管者和立法者。”深圳壹基金秘书长杨鹏告诉记者。在职员工不到40人的壹基金,在此次地震救灾中获得600多万人捐款,金额达到约3亿元。
杨鹏认为,社会领域的逐步开放会促进国家公共建设成长,民间慈善也应该纳入其中来思考。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27日发布的《中国公益发展报告(2012)》指出,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已从原有的计划慈善向公民公益转变。“它试图超越以往国家主义的计划慈善和纯粹个人的施舍行为,而走向以公民为主体、以社群为基础的公益慈善。”
“公益慈善组织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从行政化到社会化。”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健刚告诉记者。
“一旦放开了,公益慈善组织自由竞争,公民公益的自然选择生态就出现了。每个人的爱心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杨鹏说。
在朱健刚看来,现代慈善的本质也正是公民公益,强调公益慈善是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的礼物交换。“正因为这种礼物交换,公益才能使公益人可以在奉献社会、服务人群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很多非物质的收获和成长。”
作者:陈寂 赖雨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