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制盐也有节能的方法吗?
数百土球“长”满灶台内壁
除了被分成几阶,这些巨灶的内壁里还镶嵌着一个个红褐色的土球,最多的一个有上百个这样的土球。
牛英彬说,这些被古人称为土壳的球状物体,并不是为了装饰灶台,而是肩负着重要的作用节能,“这也是泼炉印灶制盐法的独特之处。”
原来,这些土壳全部都是人工捏制而成,它们是为了制作“冰土”所用。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白九江说,当甑子、炉田被火烧到一定程度后,盐工们便不断地将制盐的卤水印入炉田,并泼淋甑子内外。卤水通过火力蒸发水分,使炉田及甑子内的土壳吸收盐分。
经过一段时间后,土壳外结成叫“盐骨头”的褐色晶体,土壳内的盐分则凝结成“咸气”,两者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冰土”。
经过大约半月之后,盐工们将土壳挖出并碾碎浸泡在卤水中,此时盐分又融进卤水中形成浓度更高的卤水。然后再将这种卤水放入这长灶上的锅中烧,达到一定浓度就舀至下一口锅直至烧成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王仁湘说,郁山镇附近的制盐卤水含盐度比海水还要低,如果直接烧制,将浪费大量燃料,而通过这种方法,卤水的含盐度得到大大提高,为盐工们制盐节约了燃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