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29日文章】题:大同大不同(作者韩咏红)
看到了!看到了!传说中的中国游客在欧洲大买名牌奢侈品的盛况,我总算也见证了一回。
上次到欧洲已是十年前的事,最近拿年假再游,每到一处大城市,都特意到当地的奢侈品专卖店去探访。果然,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奢侈品店、春天百货,到处都可见亚洲面孔,再听听他们说话有少数韩国口音、港式粤语,其余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
想来是中国最高领导层打击奢侈浪费与公款旅游取得了成效,奢侈品店内的中国客人没想像中那么多,从穿着打扮看,他们更像白领而非官员。巴黎春天百货公司还见到三三两两20岁左右的少男少女明显是富二代。另有随旅游大巴来到的大妈模样妇女,在认真而心急地将几个名牌包包来回比较。
所谓“买LV像买大白菜一样”的豪气我无缘得见。但是一件两三千欧元(1欧元约合8.2元人民币本报注)甚至更贵的奢侈品,中国客人可真是毫不手软。
中文导购员的登场,早已为媒体所报道。如今,不少欧洲店员也在学汉语。在佛罗伦萨一间精品店,金发碧眼的女服务员冲着我开口说“你好!你好吗?”我愣住了,第一反应是笨拙地用英语向她求证:“你说普通话?”
今年游览欧洲,我第一个直接的感慨是:亚洲真是跟上了,东西方的距离在缩小。买奢侈品有炫富的一面,但这也说明,更多人买得起了。就市容与基础设施而言,巴黎、米兰等欧洲名城的,与中国一线城市的差距已不大;原来天价般的欧洲物价,也没过去那样可怕。
当然,差距还是存在的。例如,涉及对美的敏感与讲究,世界上大概很少国家的国民比得上意大利人。这个曾经诞生过“大卫”像、《最后的晚餐》等旷世杰作的民族,简直是为美而活!据说,米兰人宁可上班迟到,也要穿戴漂亮才出门,这是为同事着想,因为同事也希望办公室里人人潇洒漂亮。
反之,腰包渐鼓的亚洲人买得起欧洲奢侈品,却买不来那种从骨子里重视美感的文化,甚至可能我们再过几百年也赶不上。所幸,大家也不需要一样。旅行的意义,就是再领悟一次:人类因“同”而可以靠近与沟通,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各自精彩。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来源:新华国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