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 题:发改委专家:中国未现债务危机不会出现“底特律”
中新社记者 周锐
在“汽车之城”底特律负债超过180亿美元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后,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国家审计署日前暂停所有项目组织培训,相关审计人员8月1日全部进点,开始对各省市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等专家8月1日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地方形成的政府性债务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实物资产。这与陷入欧债危机的国家为还旧债而借新债的情况有明显区别。
此外,除了财政收入的现金流,中国地方政府还拥有大量其他资产,这意味着类似底特律这样的“城市破产”,很难在中国出现。
最近几年来,除了“过度依赖投资”所对应的“经济失衡说”,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积累论”也一直是西方机构唱空中国的主要理由。
“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负债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宋立指出,中国地方债务基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形成的资产好几代人都会受益,当代财政收入肯定支撑不了。
宋立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行地方债券和平台债券是比较好的应对之道,但由于中国的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有限制,这导致地方政府更多向银行融资,从而形成了当前的政府性债务问题。
不过宋立认为,现有的问题远不足以用“危机”来形容。他解释说,所谓的债务危机,对应的是清偿性的问题。但相比于因为“人口锐减、企业撤离导致税收减少”而最终破产的底特律,中国地方政府的清偿能力明显不同。
他强调,即便有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最近几年下降得比较明显,但他们手中还有大量资产和众多国企,因此其面对的更多是期限错配的财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关键就在于给地方政府提供一个负债渠道,从而避免其短期陷入流动性麻烦。
对此,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也持相同立场。他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表示,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个长期融资渠道,其最好的方式还是发债而不是向银行融资。
他表示,目前,沿海一些省份已开始试点用发债的形式来筹钱,在这种方式下,地方债将更透明、风险也更易控制。对于已经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最重要的则是摸清家底。
事实上,早在2011年,审计署就曾首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发现,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人民币。
2012年至2013年审计署又组织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变化情况进行了“抽查”。审计发现,经过两年时间,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
王一鸣指出,审计署此番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将明晰存量债务有多大规模。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相关方面还需要对存量债务进行相应的分类处置。
他表示,一些有偿债能力的平台经过规范,可以继续运行下去。对于那些缺乏偿还能力的债务,如果其本来就该由财政来承担,就需要政府有条件的接管过来。王一鸣表示,过去几年投资高速增长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政府资产。因此,地方政府可以选择出让部分资产来对债务进行覆盖,“这是我们和西方不同的地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