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下称《条例》),今后,全国将推进社会化、市场化公务用车制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昨日,记者从云南省纪委了解到,中央出台措施后贯彻到云南需要一段时间,目前云南暂未出台实施细则。昆明市纪委则表示,将根据省纪委细则执行。
2012年,云南省本级“三公”经费决算中,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为4.5454亿元,一名常年关注云南“三公”经费的某高校经济学教授推测,抛开公务用车中的公安、消防等特殊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云南省仅省本级单位每年将节约4亿元。
常年关注公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厅副厅长叶青向本报记者介绍,预计明年上半年中央部委将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各省市的执行细则将在明年下半年陆续出台。
取消一般性公务用车每年省千亿?
《条例》共分12章、65条,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
其中最受民众关注的当属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条例》明确,以后将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叶青对此分析认为,全国公车至少在200万辆以上,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公务用车,平均一辆公车一年的花费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他曾去杭州了解过当地公车改革效果,发现与改革前相比,一年下来节省经费超过三分之一。以杭州为样本,那么一辆公车一年可以省出5万元到7万元,就以5万元算,再乘以200万辆,那全国一年在公车一项上的开支就能节省1000亿元。
省统计局未统计公车数量
从1994年“两办”下发公车管理文件算起,公车改革已近2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公车改革试点,尽管如此,但整体来看公车改革并不尽如人意,公车数量和购置费用仍呈增长态势。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自1994年“两办”下发公车管理文件以来对公车管理最严格的条例。而按照国家现有的规定,省部级以上的官员才有专车,其他的公车都属一般公务用车范围。
以云南省为例,属于省部级的官员仅有省委常委和副省长,政协主席、副主席,人大主任及副主任等,其他各州市如州长、州委书记及各厅长等厅级官员的公务车都将取消。
取消公车,意味着部分官员的部分特权将消失,也意味着在未来的“三公”支出上,公车费用将大大减少,有的部门甚至为零。云南省这笔资金将有多少,记者联系省纪委、省统计局,但两者均表示公车数量并未统计,也不好推算会节约多少资金。
2012年,云南省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支出82679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为45454万元,占“三公”经费的一半还要多。2013年,云南省省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安排降低至75058万元,但其中的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增加到45465万元。
一名常年关注云南“三公”经费的某高校经济学教授向记者表示,在当前公布的“三公”经费中,公车这一块涉及到一般公务用车以及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各种用途车辆数并未分开公布,根据目前的信息,无法推算出每年能节省多少财政资金,但是其介绍,一般公务用车占据了云南省公务用车费用的大头。“去年约4.5亿的公车费用,估计有4亿属于一般公务用车。”其介绍,照此推算,云南省仅省本级单位一年就可以节约近4亿元财政资金。
专家观点
控制权力寻租是难点
今年年初,常年关注公车改革的叶青就预测公车制度将在今年出台变革性措施,而此次“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也印证了他的观点。
取消全国近200万辆一般公务用车有何难点?叶青表示,如何控制部分官员在无车之后,通过权力找企业寻租将是未来最大难点。“原本有车,现在没车,出行不方便、没面子,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要企业提供车。”叶青说,很多企业在官员提出这类问题时,出于企业利益考虑,不会拒绝。
北大教授王锡锌认为,这样的改革,最大的担心是落地时打了折扣。如果改革,是否意味着部分基层政府将来一辆公车都没有?这一方面难以执行,一方面也未必有利于政府履职。为此,改革过程要循序渐进,一方面要确保公车不被滥用,一方面也要不影响正常的公务出行。
公车可报废或拍卖
对于被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将如何使用的问题,叶青给出了两种解决办法:针对只剩几个月就可以报废的车辆坚决实行报废政策,另外一方面则拍卖,拍卖资金进入财政资金。
此前昆明市主城区四区进行公车改革后,曾成立车班,要车可以通过签车单后到车班要车。对此,叶青表示,取消公车后,部分公务人员出行办公需要应通过市场来满足,政府也不能成立车班。叶青建议,在拍卖车辆时,车牌号也随之一并拍卖,这类车辆的车牌号号段较好,会吸引跟多的市民参与,还需要鼓励租车公司参加拍卖,鼓励他们为政府提供租车服务。
政府可成立过渡性车队
采访中,东川一名公务员告诉记者,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没有车的话办事将很困难,而当地市场经济不发达,采用市场化策略也不现实。
对此,叶青表示,不少公务员提出这类理由,本身就是从自身方便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节约出发。“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还没有开始的事情,不需要这么担心。现在交通很发达,到省城绝对能坐到车,在县市车辆也很多,关键在于转变意识。”叶青说,需要慢慢引导公务人员的习惯,如果当地经济无法成立车队,政府可以成立一个过渡性的车队来服务需要公车出行的职工,当企业愿意做租车服务时,政府应当马上退出或者转让该业务。
此次出台的条例并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叶青预测,明年上半年中央各部委将会出台执行细则,下半年各省市将会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台细则,细则都将在此条例范围内制定。
补贴不宜太高 不要发到个人
《条例》表明,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针对有需要的公务人员会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但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对于取消公车后的补贴,叶青认为,补贴不宜一刀切,更不宜发放太高。“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副厅级,一个月的补贴是1200元,我觉得这个补贴是合适的。”叶青表示,政府机关如果出差等,还会实报实销,车补主要用于上下班。同时,此次规定中也提出了普通公务用车社会化提供,这意味着一些公务活动可以申请用车,因此补贴更不能高。王锡锌则建议,补贴资金不要发放到个人,而是由单位设定一个账户统筹管理,这样利于监管。
“车改”案例
昆明四区公车改革 每年节省2000万
2010年,昆明市就在主城四区开始试点公车改革方案。昆明市由区财政全额保障的区级党政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乡科级以下在职公务人员都被纳入试点范围。
主城四区试点单位共上缴各类公车920辆,涉及221家单位5344人。上缴的公车中除258辆用于组建公务交通服务车队、66辆原值划拨执法部门、134辆报废外,其余462辆被公开拍卖。车辆拍卖所得全部收归区财政。
昆明车改方案中,每月400元的定额车补发到单位,超支不补。实行定额包干后,预计四区公务交通费年支出2588.72万元,比此前3年的平均数减少2051.32万元,降幅达44%。纳入试点范围的单位不允许再审批购置新的公车,因此也将不再产生车辆购置费用。此外,为承担各单位的公务交通保障任务,各区分别留用不超过100辆公车,组建起4个区级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
公务员声音
一刀切对工作不利
(刘某:东川区某局公务人员,入职3年)
我们局目前有两辆车,一辆是局长开的,主要用于往返昆明开会,一辆我们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用。我们局车辆编制就两辆,现在本身就不够用,这样一刀切的改革,对我们开展工作很不利。我们常需要下乡办事,东川山高路远,很多地方也没有公交车,如果没有车,办事效率会降低。
以前,我们开车出去,包括司机在内可能有五个人,这五个人都能做事,但是如果去租车,租车司机师傅却不能做事,意味着做事的人少了一个,如果我们晚上不能回来,司机师傅也不能回来,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企业成立租车公司来承包公务人员的公务租车,这里面容易存在暗箱操作,如何避免之中不产生腐败也是问题。这样的改革能约束一部分人,但是也对不少人带来工作上的麻烦,应该主要以省市级单位为主。
没影响,很支持
(张某:昆明市环保局公务人员,入职5年)
对于我来说没任何影响,很支持。我现在每天早上要么做公交车去呈贡,要么坐行政中心提供的大巴,本身也没有公车私用。
我们局里执法车都喷上了漆,这些车都是用于执法,《条例》对它们没有影响,公务车管理非常严格,每到周末,这些车的钥匙都要放到保管室内锁着,只有几辆值班车。现在公车私用查得很严,大部分领导自己有车,都自己开车上班。
对昆明主城四区影响不大
(王某:五华区某局局长)
3年前,五华区就进行了公车改革,现在五华区一共只剩下60多辆车,这些车都是车班管理,我们需要就去区政府开车单,然后去办公。天气晴时,我一般走路上班,有时候也会骑电动车,偶尔会开车,区里面每个月补贴400元的车补,基本上已经满足需求。
这次公车改革,对于主城区四个区来说影响不大,大家早已经习惯没有公车去办公,而且主城区交通也挺发达的,坐公交、打的都可以。但是未来可能存在权力寻租的问题,比如说某个领导没车,要求企业提供车辆。
算账
“去年约4.5亿的公车费用,估计有4亿属于一般公务用车。照此推算,云南省仅省本级单位一年就可以节约近4亿元财政资金。”
—一名常年关注云南“三公”经费的某高校经济学教授推测
全国公车至少在200万辆以上,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公务用车,平均一辆公车一年的花费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以杭州公车改革为样本,一辆公车一年可以省出5万元到7万元,就以5万元算,再乘以200万辆,那全国一年在公车一项上的开支就能节省1000亿元。
—常年关注公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厅副厅长叶青(云南信息报 记者刘相妙)
作者:刘相妙 (来源:云南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