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柯
中国是政策市,但这种政策如果只有单纯的文字政策而没有系统的配套措施,特别是货币政策的支持,那就只能是自娱自乐。资本市场需要的是流动性支撑的上涨,而不能仅仅是高瞻远瞩的目标。
事实就是如此。2004年版的“国九条”出台以后,沪指第二天上涨2%,随后在一个月时间上涨了11%,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此后沪指一路向下跌破1000点,让人唏嘘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理由很简单,2004年版的 “国九条”,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股权分置改革保驾,毕竟庞大的国有股社会股流通以后给市场带来的压力是恐怖的。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怎样呢?是要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是要IPO注册制,是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比起股权分置改革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也需要个2014年版的 “国九条”。
宏观政策的指引是不是好事?肯定是好事。在2004年版的 “国九条”之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解决了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的大难题,在全流通以后,国有股、法人股、普通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局面被改变,这些股份能够参与市场流通,通过全流通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IPO注册制是不是好事,也是好事,它既能解决全社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权力寻租,以市场化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但是,无论是怎样的改革,要获得真正的成功,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指数要涨起来,要让投融资都赢。我们说股改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有了一两个政策强行推动,也不是因为国有股法人股全流通实实在在受益了,而是有了998点以后到6124点的大牛市,在发展中解决了股权分置这个大问题,试想如果没有这波大牛市,500点的指数能解决股权分置吗?那么多投资者会在500点投赞成票吗?一个道理,无论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和IPO注册制,都是一个对资金需求的大扩容,如果只用政策解决 “资金需求”的问题而不解决“资金供给”的问题,最终是达不到效果的。
现在市场流行一种说法,说宁要一个 “519”,不要十个 “国九条”。资本市场的东西,究竟是用政策去推动还是市场自己去推动,值得探讨,至少美国是没有什么 “国九条”,但我们知道2013年美国股市IPO创了新高,道琼斯指数也要创新高了。股市健康上涨,社会资本源源不断进入,再通过IPO分配到所需要的行业企业,这些企业再利用这些资金扩大生产增加社会财富,这就是一种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
当然,从监管的角度看,搞好制度建设是应有之意,而且要为资本市场引入巨额的活水,单纯靠证监会是没有办法的,这需要系统协调。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房价如此之高,并非住建部一个部门的事情,没有如此庞大的信贷资金流入,房价能涨那么高?有意思的是,信贷资金是严格不允许进入股市的,看到这,想必大家也知道为什么房价降不下去股市涨不起来了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