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撕书减压”被制止 6高三学生围殴老师》的新闻,引来网上网下一片哗然。据《华商报》报道:5月30日上午,因不满老师制止他们的撕书行为,长武县中学6名高三学生围殴一名50岁老师,造成老师头部受伤。此消息一出,不仅广大网民被震得目瞪口呆,很多媒体也沉不住气,忍不住要出来旗帜鲜明发表观点和看法了。6月5日,《中国教育报》就发表了《“撕书殴师”是逾越底线》的文章,批评“这是长期重应试轻规则与人格教育种下的恶之花”。6月6日,《人民日报》也以《撕书折射人文缺失》为题,对毕业撕书这一行为作出了负面评价,称“是缺少人文素养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暴力行为。”昨天,微博大V@作业本 也发帖调侃,“高考结束了,他们是不是要把我撕了?”看起来幽默,实则也是一种不认同。
那么,除了减压,撕书是否另有原因呢?
记者 朱立奇
撕碎它们,全部撕掉
我真的受够了!
“撕书,我以前也曾撕过,政治书、历史书,撕得最多的是一沓沓的习题和试卷,撕完了再扔到垃圾桶里去烧。那时候真是疯狂啊。”毕业于杭二中的刘进说起自己曾经撕书的过程和心态,很是感慨万千。他说,他所就读的高中是当地最好的学校,学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他在班里的成绩并不是很好,每次模拟考成绩都很难上211。“这种成绩带来的压力,让当时不满二十岁的我喘不上气。”
刘进在高考前没有撕书的勇气,但是高考之后,看到其他同学撕书,他一下子开窍了。“高考结束了,该死的书本我都用不着了,反正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不会再考一次了,留着它们还有什么用?撕碎它们,全部撕掉,我真的受够了!”现在回想起来,刘进还记得撕书的时候,感觉真是太爽了。“说到底,自己是害怕失败,是在逃避,是一种极端焦虑情绪的爆发。”
毕业于咸阳五中的高晓肖也经历过“六月飞雪”的盛况,“有些学生甚至在考试之前就把书给撕了,说是要拼死一搏。都跟疯了一样,成绩差的撕书,成绩好的也跟着撕书,真是叛逆至极。大家都说,读书这些年把人快关傻了,撕完书表明自己只考一次,没有下次了。”
对于高考生喜欢撕书这一行为,宁波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冯婧婧大夫的看法是,“不能讲学生们心理有问题甚至有疾病。这其实就是一种对长期压力的释放,是对经历过高考这个高压事件的一次告别。孩子们通过行动告诉全世界,我们不愿意再重复一次高考了。”这种行为在“创伤理论”中可以得到解释:人在极其悲伤时往往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能做的反应一般是行为。“也不排除有些学生的撕书行为是一种从众心理:大家干啥,我也干啥。当然,也有些纯粹是卡新,高考结束了,终于都结束了,可以庆祝了,至于庆祝的手段,那就撕书吧。”
成绩无论好坏
拿书撒气,算不得本事
因为每年都会出现高考撕书的画面和不算新鲜的“撕书新闻”,于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就有了这样的概念:似乎考生撕书成了当下的“潮流”。果然这样吗?未必。网友@fcu2oqmd 就说:“从来都搞不懂为什么高三要撕书,我高三的时候可舍不得撕书。”还有网友说,他们甚至会把高中时期的课本和教材保留到工作之后。
今年28岁的廖华距离自己的高考已经过了10年,说起新闻热炒的“撕书潮”,他很有些不理解,他说,考完试,他不仅没有撕书,还把所有的复习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放进了书柜。“虽然,我的高考成绩不怎么样,但那毕竟是自己青春的一份记忆。我常常幻想,等以后老了,可以把自己高中时候的故事讲给子孙辈听。貌似现在高考前后,撕书的风气越来越盛了,我是不太赞同的。成绩无论好坏,拿书撒气,算不得本事。”
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把高考的资料全部保留下来,今年研二的宋琳就在高考结束后把复习材料都卖给了废品站。“说实话,撕书这个念头都没在我的脑子里出现过,高考结束后,我挑了两本自己喜欢的科目的教材留下,其余的都卖给了收废品的,卖了50多元钱。”宋琳周围的同学基本上跟她如出一辙,都在高考后把资料给卖了。
杨洋、冯彦和陈杰三人对于撕书减压的说法,也不赞同。冯彦说,“减压的方式有很多呀,跟同学打球、聚餐,或者出去K歌,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我们当初就是这样释放压力的。杨洋以前是效实的,我是三中的,陈杰是四中的,我们都没听说过大规模‘撕书’的事情发生,或许我们宁波不流行这个吧。”
心理医生张媛媛也认为,通过“撕书”来宣泄和减压,这看上去有些不够理性。“平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引导学生采取良性健康的解压方法和更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压力和情绪长期堆积后爆发而出现畸形、不理性的释放。”
如果真的能减压
那就撕吧,没啥大不了
高考撕书,这个被称为“六月飞雪”的最后狂欢,尽管在人们的嘴中褒贬不一,但还是此起彼伏地上演着。俗话说,存在即合理,因此,褒贬之外,还有另一种注视的目光:理解。
退休老教师赵亚梅在心疼变成碎片的教科书之余,就对考生们的行为持包容态度。“我的孙子前年也参加过高考,虽然他没有撕书,但是从他紧绷的脸上,我能感受到那种压抑的情绪。所以我觉得,只要能在心理上得到放松,让孩子们撕几本书又有什么要紧?或许真的是利大于弊。”
身为考生家长的郑萍女士很赞同赵老师的观点,“对于高考带来的压力,我深有体会,只要是个熟人,知道我们家孩子今年高考,碰面就会问,你们家某某准备考哪个大学呀?清华北大如果考不上,浙大有没有希望呀?”郑女士说,到后来,只要听到高考两个字,她都会心烦。
家住白云小区的牛富森说,他家住二楼,半年来,无论白天还是凌晨,楼上总有重物摔地的声音,乒乒乓乓,咚咚咚咚!刚开始,牛先生以为是楼上夫妻吵架,但是却只听地板响,听不见有人说话。前几天,三楼的邻居登门后,牛富森才知道,原来楼上的女孩今年高考,因为压力太大,她得了高考综合征,情绪极不稳定,时不时地就会摔点东西,撕个本子来发泄,有时甚至反锁房门不让父母进来。
面对着楼上邻居的道歉,牛富森表示完全理解,他说,“如果撕书能让孩子解压,那就让他们撕吧,没什么大不了。”
徐军担任高中班主任十多年,他的话或许能说明些什么。徐老师说,高考前“撕书”有点过激,不过,如果回到过去也许他自己也会参与其中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