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候,孙仲旭是同学眼里的“乐天派”。受访者供图 |
逝者·孙仲旭
出生:1973年1月 逝世:2014年8月28日 籍贯:河南邓州
简历: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外文系,供职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业余从事文学翻译,已出版译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九八四·动物农场》、《门萨的娼妓》、《有人喜欢冷冰冰》和《梦想家彼得》等37种(包括11种再版书)。
如同断线的风筝,孙仲旭挣脱了丝线,飞往另一个世界。
“青年翻译家孙仲旭先生于2014年8月28日在广州辞世,享年41岁,”一天以后,他的生前好友雷剑峤通过微博昭告了这一消息。
数以万计的网友在网络点上蜡烛图标,为他送行。他们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门萨的娼妓》、《一九八四》等经典文学译著,认识他,欣赏他。
然而,暮色悄悄,秋日降临,世间再无孙仲旭。
伤逝的突然离别
“确诊(重度抑郁症)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觉得没有办法继续翻译事业。”——— 好友李玉瑶
“这是九月一个温暖的晚上,哈佛大学里所有的时钟都在报时。埃尔金·史密斯站在图书馆的台阶上,眨着眼睛望向远处,因为据说这样能让眼睛恢复一下。他在想事情,但不是想学习上的事,而是在想恋爱、崇拜一个女生、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她脚前会是什么感觉。”
8月4日晚上10:04,他在微博写下这一段。文字取自其正在翻译的《情感世界》,作者是美国作家哈罗德·布罗基。
这是孙仲旭发出的最后一条微博,他的心情并不像文字所描述般清新明亮。3天后,他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入院接受治疗。“确诊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觉得没有办法继续翻译事业。”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好友李玉瑶回忆时说。
8月27日,李玉瑶接到孙仲旭的来电。他说,医生通知第二天可以出院了,很开心。可言语中,显而易见有几分失落,“要一直吃药,一直回医院复诊,真怕这样的日子会遥遥无期。”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出院当天,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得知他的离世,广州一家24小时书店专门开设孙仲旭专区,以示纪念。店主引用顾城的诗句,作为献给他的告别语,“他如此忠于自己的心和感知,以致逃离了认识”。顾城也是孙仲旭所喜欢的诗人。
“感谢你,带给我们那些彻夜不眠的译作”,在网络,网友们表示悲恸。一些文化界人士纷纷撰文悼念。作家阿乙说,“读过孙先生五六本译作,受益很多,广州见过一次,谦卑之人,就活在书本上吧”。
“长途大巴,景物飞逝。还是不能相信。在广州请我们吃大排档喝啤酒,那天夜里的笑容,说译者同行聚一次不容易,说你手上有五本书要翻。想告诉你现在我手里压着一共四本,想再说一遍‘服了,还是你厉害’。”《百年孤独》的翻译者范晔说。
严谨的业余译者
在豆瓣网和微博,他不时会贴出自己觉得翻译得不错的句子,也会贴出读者指出的翻译不当之处。
范晔口中“厉害”的孙仲旭,从1999年起,已完成《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九八四·动物农场》、《门萨的娼妓》、《有人喜欢冷冰冰》和《梦想家彼得》等37种文学著作的翻译。然而,他只是一名业余译者,还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一名员工。
毕业于外文系的孙仲旭,在大学时试水翻译。大学同学李文英还记得,他偶尔将外教老师的英文诗翻译成中文,还在郑州当地的报纸上发表过译作。偶然有一次,他读到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欣喜不已。“我一定要把它翻译出来”。
大学毕业一周年,李文英收到孙仲旭寄来的邮件,里面是一本用打印纸装订成册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还特意做了一个红色的封面。不过,等到这个译本正式出版,却成了他的第10本译著。
他常常会抱怨时间不够用,“手上还有好几本书,太忙了”。同在广州的大学同学尤文学劝他,“你的工作轻松,可以在上班时候做翻译呀”。“上班就是上班,翻译就是翻译”,他把时间区分得很清楚。
由于在远洋航运公司上班,他时常要到国外出差。担任编辑的李玉瑶说,今年上半年,他有好几个月在非洲度过,直到7月26日才回到广州。但这段时间,他的翻译工作推进得很顺利,一点没有耽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