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新闻 > 高层动态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通镇往事》——弘扬乡土文化的一部好书

来源:千龙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通镇往事》——弘扬乡土文化的一部好书

  千龙网讯 往事如烟,故乡以独有的乡音、乡情、乡貌、乡愁构成了我们一生无法割舍的牵挂。现在,我们所在的这片热土,从数千年前的云梦泽时期便开始承载通海口祖先活动,经历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里从曾经的洪水肆虐逐渐变成了如今人丁兴旺、百业繁荣的商贸重镇。

  通海口曾有着不平凡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十分匮乏。今天我们有幸见证了《通镇往事》的出版发行,这是多年来通海口文化事业发展里程碑上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对于我们每个通海口人更是值得庆贺的乐事、幸事。这本书,以“讲故事、溯回忆”的方式讲述老通海口的前尘往事,涵盖了老通海口从元末到1956年时期的政治、军事、史地、经贸、工农、交通、医疗、教育、文艺、风土、民情等内容,重现了早已物是人非的通海口老屋、老街、老景。在娓娓道来的一篇篇往事里,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脚印对道路的熟悉、老灶对柴火的依赖、河水对舟楫的爱慕、小巷对小贩的不舍……,满满的都是通海口人的一片拳拳桑梓之心。

  虽说山河易改,故人难寻,一批又一批的通海口人携带着一世宝贵的记忆逝去,但喜人的是,通海口的三四十位老人不辞辛劳,历经八个寒暑,几易其稿,完成了《通镇往事》的编写工作,让通海口回忆录顺利呈现在家乡父老和广大读者面前。我们通海口人终于有了一个承载共同回忆与岁月情怀的平台。这种被铭刻在书里的“故乡”,终不会因时光流逝而散场、时事变迁而遗忘,更不会让后生晚辈因离家万里而与故乡割裂。本书的几十名撰稿人,虽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很高的词章修养,但都以真挚的情感如实记录了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边的往事,字字真情,句句动人。他们每个人对故乡或零星或相对完整的回忆,共同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基本真实的老通海口。像童振国先生就是我的老师。这是一部有情怀的作品,记录下的是一个时代的情感。

  在《通镇往事》一书中,有几篇文章是关于记忆中的母亲河通州河的故事。在熊镜川先生的回忆中,每每盛夏傍晚,桥头的居民们可真是享福了。“吃罢饭,洗完澡,一张竹床,一卷蔑席,就可在桥上纳凉。河风一吹,连夜蚊子也不来打扰,既安逸,又凉爽,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小朋友们河边互不相让地表演跳水,还有的在躲猫蒙、爬桅杆。虽然我不是通海口人,未曾住在通州河畔,但这个场景在我童年时似曾相识,那时候没有电扇和空调,每到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倾巢出动聚在一起纳凉,大人们摇着芭蕉扇,聊聊东家长,扯扯西邻短,小孩子嬉笑打闹,互相追逐,累了,竹床上“卧看牵牛织女星”。如今,楼房多了,空调多了,大家不用出门就可消暑纳凉,那往事里的童趣只有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了。而《通镇往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老通海口人曾经熟悉的往事,这是老通海口人的故事,同时也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人的往事,细细品来,字里行间溢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叶落归根,故里牵魂。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中,很大一部分人都会身处异乡,北漂的,南下的,有的在更遥远的异国他乡,但不论身处何方,与生俱来的故土情怀,无法被时间和地域割裂。他乡的你,看到迎面走来一个人,你是不是经常会想起这样打招呼的方式,“你其(吃)没其(吃)呀?“其(吃)哒,都么时候哒。”然而,这些“老土”方言往往早已消失在你的世界里。现在,你只要翻开《通镇往事》这本书,就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它引领你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书里的故事恰如其分地运用了许多方言,比如,里面把事情办砸了叫“错达拐’,说一个人很坏叫“蛮拐”,生了女孩叫“生坛子”,占便宜叫“赚相应”,游泳是“打鼓泅”,做晚饭叫“烧夜火”,摔倒叫“参高(跤)子”……,这些方言,直到现在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算是年轻一代的通海口读者,看到这些也能会心一笑。此外,为方便外地人理解这些方言,撰稿者还贴心地采取了随文注释、图片说明或加脚注的方法加以解说,可以说,这本书又是查阅通海口方言的活字典。

  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兼顾了史料价值。每篇文章,都是在故人回忆的基础上,经过了多次的穷根究底和校勘增删,在立体、鲜活的同时力求准确、真实。其中,篇首《寻寻觅觅辨前踪》一文,经过通海口多位老人反复回忆讨论、张道才先生两次执笔而成,并配有通海口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老街示意图,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商贾云集、货畅其流、通江达海的通海口。在“州河篇”,仅就捕鱼一项就集多位作者之手为读者传授了诸多技巧,渔民可以撒网打渔、放鸬鹚捉鱼、瞄罾(z e ng)子捕鱼,而常年在河边摸爬滚打的孩子用破陶罐逮土憨吧鱼、用蜘蛛丝钓鲷子鱼,手提筷子也能钓小鳊子,讲述者们细细道来,既有生活趣味,又富有知识性。这样的书,可读、可用、可藏,通海口人、仙桃人读起来很亲切,对于外地人,则是了解通海口的一扇窗口,能让更多的外地读者认识和了解通海口。以后有外地来的亲友,作为礼物相送够“厚重”,是一份拿得出手的“厚礼”。

  我们的根都深深扎在通海口这片沃土,我们的成长历程都深深打上通海口烙印,这里有我们明亮的生命底色,有我们滚烫的热血忠诚,有我们对家乡不尽的深切思恋,有母亲对远行子女的殷切叮咛。《通镇往事》这本书,给通海口人传递了最真切的乡音,唤起了游子的依依乡情,是我们情感的依附,精神的归宿。习主席说:“一切向前走,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每一次回望,就是一次精神的回归,就是一次灵魂的安放。有位哲人说: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这也正是该书出版的初衷。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我们期待着《通镇往事》续编,能尽早与读者见面。

news.sohu.com false 千龙网 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16/0917/935953.shtml report 2502 千龙网讯往事如烟,故乡以独有的乡音、乡情、乡貌、乡愁构成了我们一生无法割舍的牵挂。现在,我们所在的这片热土,从数千年前的云梦泽时期便开始承载通海口祖先活动,经历
(责任编辑:郭彪 UN832)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