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美国政府为何对美联航的破产“见死不救”
| |
| |
2002年12月16日13:19 扬子晚报
| |
|
12月9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向芝加哥联邦破产法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让我们无法想象的是,其破产一个重要的原因竟然是美国政府的“见死不救”。此前美联航曾向政府提出18亿美元贷款的担保申请,可是财政部下属的空中运输稳定委员会审查后认为,美联航的商业计划中存在“根本性缺陷”,政府不愿意往火坑里扔钱,于是索性将美联航的申请要求拒之门外,不管了。
美联航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航空业巨头,每天运行航班达1800架次,还是全球拥有航线最多的航空公司。这样一家公司,无疑是美国航空业的一块金字招牌,也完全有资格代表政府的“形象”,它以前为国家经济做过的贡献肯定也不小。为什么美国政府居然狠心到如此地步,忍心眼睁睁看着美联航这棵大树倒下,难道就因为舍不得付出这区区的18亿美元吗?况且你见死不救也就罢了,竟然还要在审查报告中说人家根本没得救了,使那些逐利而来的各大银行惟恐避之不及,这岂不是雪上加霜,把人往绝路上推?
我们可能会慨叹美联航的生不逢时,因为类似的事件要发生在中国,或许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么大的一家公司,它是一个行业的支柱,同时也和国家的形象挂着钩,无论如何也不能垮掉,政府一定要宏观调控,想方设法为它输血。
然而,美国政府就是这样做的。从美联航破产案中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的清醒定位,虽然对一家行将破产的公司施以援手并非难事,但政府只是“守夜人”,而非救火队,更应该尊重并遵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如果美联航非死不可,就让它死去吧。与其勉强维持一个臃肿的大摊子让它苟延残喘,还不如把它放在市场的困局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浴火重生。通过美联航破产案中美国政府的“见死不救”,我们也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值得庆幸的是,备受关注的美联航申请破产保护后的重组方案开局顺利,提出的一系列提案已经获得美国破产法院批准,这将保证美联航在重组过程中可以正常运营。
美联航乘客的反应也十分乐观。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国际机场,乘客和以往一样准备检票登机。许多乘客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美联航。有乘客说:“它是我最喜欢的航空公司,所以我一定会支持他们。我希望他们能走出困境。”
美国一些民航问题专家表示,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美联航是否能尽快建立合理的经营机制,降低亏损,重整旗鼓。如果各项应对措施得当,美联航将能在一两年后走出危机阴影。张继荣 文艳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