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学者新论:伊拉克战争的六大悖论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04日01:15 人民网 |
|
|
这是一场真实的战争,也是一场虚幻的战争;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也是一场邪恶的战争;这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战争,也是一场仓促上阵的战争;这是一场现代的战争,也是一场古老的战争;这是一场世界战争,也是一场美国战争。当我们运用人类已知的所有逻辑思维方式分析这场战争的时候,我们发现,这场战争充满了悖论。
原罪与现罪——战争的理由
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砸死她。
——圣经·约翰福音
关于这场战争的开始,许多媒体都锁定在公元2003年3月20日,正是这一天,英美联军对伊拉克本土发动了战争。其实,关于这一点,军事专家也有自己的判断,他们认为伊拉克战争开始阶段的行动只是针对个人的“斩首行动”,还不能算是正规战争的开始。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美英联军制定的计划,“斩首行动”失败后的“威慑”行动才是战争的爆发日。而伊拉克既不认同美英联军对外宣布的战争时间,也不认同军事专家根据以往的战争逻辑作出的判断,他们认为战争开始于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因为从那时起,伊拉克就一直处于美英的打击之下,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讨论战争的开始日期似乎只有理论意义。其实不然,战争的发端关系到战争的理由,关系到战争的结局。
如果将战争的发端上推到第一次海湾战争,那么美英实际上是在为科威特报仇。因为正是那场出其不意的军事入侵,导致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发生。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当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并就侵略科威特的行为向国际社会包括科威特道歉以后,美英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入侵伊拉克本土。换句话说,对那场12年前的战争,伊拉克还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第一次海湾战争以后,伊拉克遭受了国际社会长达12年的制裁。制裁的结果当然是由伊拉克的老百姓承受的。更重要的是,伊拉克正在为那次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遭受惩罚,国际社会是否还有必要发动第二次战争?
这次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之前,联合国对伊进行了武器核查。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美英虽然也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可是在武器核查工作还没有进行完毕,布利克斯和巴拉迪正在着手实施下一步计划的时候,美英悍然发动了这场战争。人们不禁要问,这场战争究竟是否合乎程序正义的要求?
在关于伊拉克战争的争论中,人们似乎不太关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罪”,因为现代社会都知道“一罪不两罚”的道理。人们更多地谈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现罪”。然而,即使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负责人布利克斯也承认,截至到2003年3月29日,仍然没有发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那么,美英联军出兵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
在美国官方说词中,虽然列举了大量的理由,譬如伊拉克拥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伊拉克人民处于萨达姆·侯赛因的独裁统治之下,热切地盼望美英联军“解放”他们等等。这些说词要么被武器核查证明是笑柄,要么在残酷的战争中被伊拉克人民的表现所击破。还有人以经济原因来解释这场肮脏的战争,认为美英纯粹是为了石油和打垮欧元而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认为在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战争的选择或许可以刺激经济。
近日,布什总统签署命令,宣布将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推迟向公众开放(据英国《卫报》报道,这一命令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副总统切尼获得了保密信息的权力)。看来,在短期内我们无法确知布什总统急切地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或许,上述理由都有可能促使布什总统发动这场战争,但从国际交往规则来看,这些理由似乎一个也不能成立。
笔者认为,战争需要理由吗?对国际社会来说或许需要,对美国来说,表面上需要,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因为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时候,美国已经在海湾陈兵数十万。这些大兵不是到炎热的沙漠来旅游的,他们必须有所作为。用美国前国务卿的话说,军队不使用,有什么价值呢?或许,一个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理由就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这架军事机器必须动起来。
基督的子孙啊,当你们指责伊拉克曾经侵略科威特因而发动这场战争的时候,可能忘记了自己先辈的手上还沾满了印第安人的鲜血。当你们谴责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资助恐怖分子的时候,你们可能忘记了自己曾经训练过无数颠覆民族国家,实施暗杀活动的恐怖分子。当你们指证伊拉克没有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你们可能忽视了写在你们法律上的程序正义的原则。当你们以武力“解放”伊拉克人民的时候,你们可能不愿意看到伊拉克的老百姓在你们的炸弹下痛苦地呻吟。当民族危亡,兄弟姐妹遭受战火蹂躏的时候,伊拉克人有权采用一切手段,以任何方式打击来犯之敌。你们要消灭敌人,但从废墟中会爬出更多的敌人。他们会穿上军装与你们正面作战,也会穿上便装与你们周旋,在军事装备极其悬殊的情况下,他们别无选择。
耶稣对自己的人说:把剑放回原处,因为用剑行凶的人都将随同刀剑一起毁灭。(《圣经·马太福音》)
强迫与自愿——推行美式民主的方式
世界上只有保家卫国一种形式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
——教皇 让·保罗二世
支持伊拉克战争中最有力的声音,就是认为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独裁者。美英有权通过军事手段将萨达姆·侯赛因赶走。这种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为美英联军的战争摇旗呐喊的做法,看起来充满正义感,其实他们忽略了实现正义的路径依赖。或者说,在他们高调的背后,忘记了谁应该是行为的主体。
二十世纪的民主实践,最大的收获是让民族国家的人民第一次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宰,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民主程序,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民主运动蓬勃兴起的同时,也不断地产生独裁的政权。面对这些独裁政权,在宪政发达的国家往往会通过民主的程序加以节制,而在许多缺乏宪政传统的国家往往会通过街头暴力实现政权的更迭。在民主的改进过程中,美国的表现令人玩味。二战以后,面对仓皇逃难的人群,美国曾经在一些国家实行了短期的军事管制,让这些国家的人民从惶恐中安定下来,然后再推广宪政体制。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美国曾经尝试过不同的做法。在亚洲,美国实行的是监护式,即通过直接向一些国家移植美国的宪政模式,手把手地推行美国认可的民主体制。当麦克阿瑟叼着玉米烟斗从菲律宾的棉兰老岛上岸后,监护式的民主模式就已经在亚洲推开。麦克阿瑟的精心“呵护”下,从南到北,从菲律宾到日本再到韩国,一个个“民主国家”形成。尽管在宪法的设计上有许多的不同,这些国家也为这种宪政模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延续近五十年的监护民主模式毕竟让这些国家得以发展。
在欧洲,由于民主的传统十分悠久,因此,当时的美国虽然占领了西德,但并没有过多地干预民主的进程。在欧洲国家,美国实行的是监督制,即通过派驻一定的军队,监督这些国家实行民主体制。其实,美国在欧洲的驻军与其说是与民主的推广有关,不如说是与遏制苏联有直接关系。因为欧洲战后的民主改进完全是由欧洲各国自行完成的,美国人并没有多少发言权。
然而,这种先占领后立宪的模式,在二十世纪的后半期居然成为了美国的思维定式。从中美洲的海地、巴拿马,到欧洲的南斯拉夫,再到亚洲的阿富汗,美国一直在重温二战后的美梦。在一次次的占领与扶持傀儡政权的行动中,美国似乎有些飘飘然了。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除了在少数国家的军事行动中美国失手之外,美国的军事占领越来越利索。特别是在科索沃地区,美国实现了零伤亡的神话。但是,在这些相似的占领背后,却有着根本不同的法理基础。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在欧洲,许多民主国家遭受了希特勒的野蛮侵略。为了捍卫民主的价值观,美国应这些主权国家的邀请,通过租借法案,向这些国家运送了大批的物资。后来又直接与这些主权国家的军队并肩作战,消灭了希特勒的独裁政权。在亚洲,当美国领土遭到日本的袭击以后,美国才不得不出面迎战,与亚洲人民一道赶走了日本法西斯。美国的用兵不但得到了本国人民的同意,而且得到了驻在国人民的欢迎。但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虽然得到了国会的同意,但并没有征求驻在国的意见。伊拉克战争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其次,为了实现民主价值,二战以后的联合国确立了一整套保护民主体制的规则体系。凡是涉及到以武力推行民主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联合国的授权。也就是说,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人道主义危机的时候,是否用兵,可以不征求所在国的意见,但必须征得联合国安理会的同意。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制衡机制,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换句话说,联合国的存在并不否定主权原则,相反地,主权原则是联合国赖以存在的基石。但是,当一些国家出现了人道主义危机之后,在坚持主权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国的集体干预,最大程度地保护该国的公民。
安理会授权对一些国家进行武力干预,并不意味着人权高于主权,而是在承认主权的前提下,保护主权国家的公民。作为联合国的会员国,美国并不是不知道联合国的基本宪章,但在一连串的武力干预下,它似乎忘记了安理会的制衡机制,以非常粗鲁的方式行事。伊拉克战争只不过是美国上演的又一出丑剧。用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的话说,此次爆发伊拉克战争是美国理想主义、“9·11”恐慌以及国际新秩序中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的必然结果。他认为如果有人妄图通过武力来把民主政治强加给某个国家,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人可以支持或是鼓励民主政治,但是不能强行推行民主政治,尤其是通过武力的方式。他说:“如果这种输出民主政治的方式成为了标准,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个呢?谁能列出一个目标国家的名单呢?到哪里才算尽头呢?我们可以相信一些国家确实拥有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我们希望能够创立某种机制来预防任何人使用这些武器,这对于整个国际社会来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因此打一场预防性的战争是毫无道理的。”(捷克布拉格《今天日报》2003年3月24日)
民主与独裁——价值的判断
维护自己的自由与给别人自由,两者同样是崇高的事业
——美国总统林肯
如果把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看作是一个独裁政权,并把这一假设当作分析伊拉克战争预设的前提,似乎可以增加美英联军战争的正当性。然而,民主与独裁从来都是一个价值判断,在美国人的词典里,独裁居然也有好和坏的区别。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独裁者都曾经是美国政府的座上客,甚至一些独裁统治者还得到了美国历届政府长期和有效的支持。从南美的皮诺切特到菲律宾的马科斯,美国人在培植独裁政权和利用独裁政权谋取利益方面可谓得心应手。
什么是独裁?什么是民主?如果从操作层面上来看,体现民主特征的宪法在许多国家存在,但体现民主精神的宪法并不等同于民主。在一些国家允许公民举手表决的背后恰恰实行的是独裁。这种民主比不民主更加可恶,因为它为独裁披上了合法的民主外衣。民主需要制度支撑,但如果仅仅有制度的外壳而没有普遍的民主精神,这个国家的政权仍然是独裁的政权。
美国出兵伊拉克的目的是在伊拉克实现美式民主。我们可以相信未来的伊拉克会出现美国的民主架构,但美国能带来民主的精神吗?绝对不能,用导弹实现的民主不是民主,而是对民主的反讽。因为民主的前提是主体原则,即承认和尊重所在国家公民的基本人格,遵从他们自由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如果将一套民主的架构用武力强加给伊拉克人民,这种行为本身就违反了民主的主体原则。
民主是一种价值追求,它承认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每个独立的主体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声音,只要不违背共同制定的规则,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声音的权利。然而,在美国的隆隆炮声中,一切关于民主的判断、关于民主的思考,甚至民主实现的主体都灰飞烟灭了。美国式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独裁。
在涉及到政权更迭的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能奉行陈腐的大民主思想。在民主价值的演进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民主的改进绝对不仅仅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为了多数的意见而忽视甚至扼杀了少数人的声音,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暴政,是集体名义下的独裁。尊重每一个公民的意见,特别是尊重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是民主价值的基础。如果动摇了这个根基,一切关于民主的议论都将是虚伪的。所以,在民主制度的设计上,应该首先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且严格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剥夺这些权利。美国一方面高呼打倒独裁,另一方面却鼓吹集体暴政。他们认为只要有大多数人同意,就可以牺牲少数人的生命,并以此来实现伊拉克的民主。
无视个体生命的民主从来都是靠不住的。当美国主流媒体欢呼“解放”伊拉克的战争到来的时候,倒是伊拉克人民表现的有些“不可救药”。他们既没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梁惠王下》),也没有望风披靡,涌入难民营。相反地,许多在国外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伊拉克人丢下自己的工作,冒着生命危险赶回伊拉克。也许只有他们才知道什么叫家破人亡,只有他们才理解民主的真正含义。
民主是跋涉的游子远远望见的一缕炊烟。它代表着富足,代表着安定,代表着一个可以放下疲惫的身躯沉睡的地方。而战争使这一切化为了乌有。喜欢民主革命输出的人士可以先在自己的身上体验革命的痛苦,但决不能让伊拉克人承受民主革命的苦难。
民主不是某些国家的专利,民主也不是稀缺物资。当民主的炊烟变成了别人嘴里吐出的香烟,吸食者会在享受中慢慢地中毒死去。
付出与对价——战争的效果
一个有价值的对价既可以是一方获得某种权利或优惠,也可以由另一方作出某种克制、蒙受某种损害或承担某种责任。
——美国哈默诉西德韦案件法官判词
不管伊拉克人民是否需要美国的民主,也不管国际社会是否赞同美国的民主推销模式,伊拉克战争还是爆发了。据美国方面估计,如果战争持续1个月,武器的消耗是20亿元,人员的维持供给至少50亿元。有军事专家将战争中的武器耗费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计算,他们认为一枚战斧导弹平均价值120万元,一架阿帕奇直升机1500万美元,一架F16战斗机1600万美元,一辆普通坦克380万美元,一辆布雷德尼战车140万美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武器装备。仅第一周的战斗,美国就发射了数百枚的导弹,损失了多架直升机和战斗机,在伊拉克的南部战场上,美军更是毁损了近百辆坦克和战车,此武器装备一项,就让美国失去了数十亿元。2003年3月25日,布什总统宣布要求国会追加747亿美元的财政拨款,用于支付伊拉克战争和加强国土安全的费用。
英国付出的代价也十分巨大。据路透社报道,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3月27日宣布将把伊拉克战争的财政预算从最初的17.5亿英镑增加到30亿英镑。澳大利亚的政府更是惊呼,如果不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澳大利亚将会出现非常大的财政赤字。
既然伊拉克战争让美英联军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为什么美英联军还要发动这场战争呢?在英美法中,有一个很独特的概念,叫对价。它是诺言人从接受诺言人那里获得的报偿。在英美国家,传统的观点认为,没有对价就没有合同。尽管伊拉克人不愿意与美英进行交易,但这丝毫不影响美英从伊拉克战争中获得报偿。具体说来:
第一,可以保证稳定的石油供应,为美国经济复苏源源不断地提供工业“血液”。第二,可以“砸坏别人的窗户”来拉动自己的内需。美国有庞大的武器储备,而且美国传统的军火工业仍在不断地开工生产。伊拉克一战可以将需要报废的武器投入战场消耗掉,同时还可以促使军火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出更多的武器。由于军火制造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因此,军火工业的复苏必然会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一场战争不但能启动美国的传统产业,而且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或许是美国新武器的试验场,只要军事进攻需要,美国会毫不客气地进行各种新型武器的试验。因为在战场上人道的概念已经完全让位给了血腥的厮杀。第三,战后伊拉克的重建工作,会给美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会为美国的企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近代以来,所有帝国都曾经使用武力手段为本国的商人开辟新的市场,美国这次也不例外。
现在,美国已经公开许诺,只要赞成美国的军事打击计划,就可以从伊拉克的战后利益中分得相应的份额。这种做法犹如坐在他人的田地边上,向购买谷物的人收取税费的官员一样。美国俨然成为了真正的占领者。
可怜的伊拉克人,在享受不到“民主”的阳光之前,或许就已经成为了战场上的炮灰。即使能够幸存,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祖辈留下的石油被输往西方,而自己只能在联合国的施舍下苟延残喘。民主体制的重建或许需要数年,但重建后的政府将会面对空虚的国库和贫瘠的土地。昔日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啊,你见证了古巴比伦的兴衰,也盛满了伊拉克子民的血泪。在夕阳残照下,帝国的废墟上又驶来了新帝国的隆隆战车。难道帝国的轮回都必须伴随着战火与硝烟吗?
遮蔽与公开——战况的披露
在这场战争中,新闻成为一种武器
——纽约时报标题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为记者签发了大量的随军记者证,允许记者对伊拉克战况进行报道。原指望这些记者能够将美英联军树立为“仁义之师”的形象,或者至少为美英联军的军事行动提供帮助,没成想,美军司令部弄巧成拙,屡屡将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美军“震慑”行动的第一天,就爆出了伊拉克第51师师长率部集体投降的消息。可是,没过多久,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就播出了第51师师长坚守阵地的消息。当半岛电视台播出美英军俘虏的场面时,美国国防部长立即发怒,说这是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行为。2003年3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没收了半岛电视台两名记者的记者证,理由是“空间有限”。与此同时,该台的英文网站遭到了美国黑客的袭击。26日,美国国务卿公开批评半岛电视台夸大了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很小的军事成果,认为他们的报道起到了“负面作用”。27日,英国的陆军上将波依吉更是破口大骂半岛电视台是“伊拉克政权的工具”。28日,半岛电视台租用的一辆采访车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被英军的坦克火炮击中,车上的一名摄影师失踪,另一名记者被困在车中。
为了树立言论自由的民主形象,美军司令部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但是,在卡塔尔的美军司令部记者会明确规定,不能问美军伤亡情况,不能问目前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不能问今后军事行动计划有关的问题。在这种“三不政策”下,连美军士兵都无法获得可靠的消息,以至于《美国新闻》记者朱立安·巴恩斯2003年3月27日从前线发回的消息称,美国大兵不得不在谎言中艰难地寻找真相。
其实,操纵新闻为自己服务在美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上个世纪,美国政府就通过“掩盖真相”、“有选择地披露”和转移公众的视线的方式,从事了许多肮脏的交易。例如,为了掩盖垄断财团草菅人命,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实,美国政府就宣布消费者组织为非法的颠覆政府的机构,禁止该组织公布有关的实验数据。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不但掩盖真相,误导公众,而且采用有选择披露和转移视线的方式,为自己开脱责任。例如,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减少平民伤亡的问题时,美军总司令弗兰克斯说,如何减少战争中平民的伤亡并非我们在制定作战方案时才考虑的问题,这是整整一代人对二次大战中造成的无辜生命损失的长期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激光制导导弹误差可达到一米之内。卫星定位的导弹也近乎达到了类似的水平。我们的军费开支之高,历来是一些国家谴责的对象。可是,一颗精确导弹的造价等于几千颗普通的炸弹,其研制费用更是高得惊人,而研制这样的武器正是为了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战争中,尽量减少伤亡。这段话属于典型地有选择披露和转移公众的视线。他告诉公众研发精确导弹的艰辛,费用支出的庞大,但没有回答为什么又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回避了实质性的问题。在貌似悲天悯人的背后,将公众的视线从血淋淋的爆炸场面转移到高科技的研发上面。
公正与歪曲——媒体的责任
言语是银,沉默是金
——西方谚语
然而,在美军利用新闻操纵舆论的时候,美国主流媒体却可耻地保持着沉默。有识之士认为,美国媒体已经沦为了美国国防部在宣传中的盟友,他们的消息都是从有利于美军的角度发出。
为什么美国的主流媒体如此自觉地与美国政府保持一致?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在这场战争中,媒体、政府和财团已经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媒体的新闻为它们换来的是银子,而媒体的有意识沉默却会给他们带来金子。
在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的军火财团,美国的石油、制造等其他行业也会在这次战争中获益。而这些财团是美国主流媒体的稳定的广告客户,在长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交易中,彼此结下了无法割断的利益关系。美国的主流媒体靠出卖新闻商品赢得读者,而美国的垄断财团靠刊登广告获得客户。当媒体的新闻与广告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媒体会自觉地选择缺席或者进行“冷静”地处理。作为大财团的代言人,布什政府也无法割断与主流媒体的利益关系,在涉及到政府切身利益的场合,媒体会自觉地保持“政治正确”。例如,在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可是令人震惊的是,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在贫铀弹问题上异乎寻常地保持缄默。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是,“美国主流媒体在一些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的议题上的新闻封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且其封锁之严密,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中国青年报》2002年8月22日)
世界上的许多人每天睁开眼睛,就要从美国的主流媒体上看到新闻。然而,我们无法确知这些被称为新闻的东西到底有多少可信的成分。因为新闻就是观点,在报道还是不报道、选择什么样的报道角度、进行怎样的内容剪裁、选择怎样的报道形式等等筛选中,我们已经不自觉地跟随媒体上路了。媒体就像现代的女巫,运用一种叫做新闻的东西诱使我们升入天堂或者进入地狱。我们每个人已经失去了自我的判断能力,任女巫成为我们的眼睛和喉舌。
今后我们将如何解读新闻呢?在战争爆发以前,主流媒体不遗余力地揭露独裁行为,动员战争;当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主流媒体又兴高采烈地渲染战争的顺利;可是当战争进行到相持阶段,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造成了平民的巨大伤亡时,主流媒体却“震耳欲聋的沉默”。作为普通的读者,我们真的了解这场由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的战争吗?
这是一场真实的战争,因为每天都传来了死亡的消息;也是一场虚幻的战争,因为在个别媒体和美国政府谎言的包围下,人们已经很难看到战争的真相。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因为美英联军一开始就打着正义的旗号;也是一场邪恶的战争,因为它违背了人类社会一切规则。这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战争,用美军海湾总司令弗兰克斯的话说,美军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好进攻伊拉克(《文汇报》2003年3月26日);也是一场仓促上阵的战争,因为美军的前线将士居然无法得到赖以果腹的食物。这是一场现代的战争,因为精确制导炸弹可以摧毁地面任何目标;也是一场古老的战争,因为仍然存在着血肉之躯的相互搏杀。这是一场世界战争,她让世界人民生活在恐惧、担忧和焦躁之中,不知道未来将以何种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也是一场美国战争,因为它是由美国人发动的,并且由美国人决定最终结果的战争。
我们无法确知这场战争将会持续多久,但我们知道人类的文明在战火和硝烟中慢慢地模糊。我们无法安慰饱受战火蹂躏的伊拉克儿童,但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平时期的美好时光。残阳如血,眺望远方地平线,我们不知道那些失去家园的阿拉伯人将会流落到何方……来源:人民网 2003年4月04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