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宝光 |
李慧英 |
贾庆林在牛街 |
牛街负责人 |
总策划:尹力、童宁
编导:刘昊天
主持人:李品华
播出时间:3月8日晚23:30分首播; 3月9日中午12:25分,下午18:00分重播
导语: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在今年的1月29号,也就是春节的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同志来到了北京宣武区的牛街,看望和慰问各族的干部群众,考察民族宗教工作和群众生活情况,在牛街居民座谈中,贾庆林同志强调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贾庆林同志近年来第十次到牛街考察慰问,北京市宣武区牛街地区是北京最大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它的历史已有千年之久,现在这里居住了5万多人,22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群众有一万两千多人。1997年的1月贾庆林同志第一次到牛街视察时,了解到牛街各族群众盼望危房改造,当即表示要早日解决,并在六年多来多次到牛街考察,目前牛街改造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不仅拓宽了街道,而且有三千多户居民已经住上新盖的高楼,在牛街街道,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是首都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了两位回族老人,在今年的1月份贾庆林同志在牛街视察时,分别到这两位老人的家中去慰问,就是88岁的李慧英老奶奶和65岁的康宝光老大爷。
访谈一:
嘉宾:贾庆林第十次到牛街时慰问看望的两位群众:李慧英、康宝光
主持人:贾庆林同志是到您二老的家里去看望慰问,他当时是几点到的您二位的家里呢?
李:9点20分到的我们家。到我们那儿就聊了七分钟。
主持人:您记得有棱有角的,记得很准确,然后就到了康大爷家里。
康:9点半到我那儿,也是坐了不到十分钟
主持人:您二位老人在今年的1月29号是第一次见到贾庆林同志,他现在也是国家最高级别的领导。
康:没错。
主持人:跟他聊天,跟他交谈,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
康:那当然不一样,开始时候说话有点打哆嗦。因为说句文言话也就是精神有点过度紧张了。为什么呢?从参加工作一直到退休,没有见过这么高级领导呢。自己的心情非常兴奋。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历来的领导都关心,但是没有贾庆林同志这种精神,十次来北京由奠基一直到发钥匙,一直到都搬进来之后还回访,那简直没有,几届领导没有,所以我们心情比较激动就在这儿,这一高兴。本来想说的话也想问的事----
主持人:很多都没说出来。
康:说不出来了。
主持人:李奶奶您跟贾庆林同志在聊天的时候,紧张吗?
李:不紧张,贾庆林还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老人家都挺好的,你的低保能照旧取回?跟我女儿说您的低保-----
主持人:问了您的低保的问题,低保的钱能不能拿到?
李:我说拿到,到时候党就给我,去了就拿。
主持人:每个月都有?
李:每个月都有,党的关怀,我说我实在是感谢,激动的我热泪滚滚,热泪往我的心窝里掉,我说,给我送温暖送到我的心坎里了。
主持人:您二位老人都是原来的回迁户,就是原来的旧房子拆了,现在又迁回这个新的房里,贾庆林同志看到你们这个新家,看到这新房子有没有问这个新房子?
康:首先问我原来的住房条件,我原来住房条件是五口人住着九平米房。
主持人:那平均一个人还两个平米都不到。
康:对。后来现在呢,分了这新房是71平方。
主持人:71平米,还是五口人。
康:孩子们都结婚了,都出去了,就剩我们老俩。有一个奋斗目标,每户要一套房,每人要有一间房,我说我现在提前实现了。
主持人:老两口一人一间。
康:两居室一人一间房,贾庆林也笑得前仰后合的。
主持人:在李奶奶家里?
李:要问我们家的住房更困难,怎么说那会儿困难?我住的是私人的房,也是我当时记得九米三。
主持人:是几口人呢?
李:四口人,两个姑娘,搭我们老俩口,九米三。
主持人:租的别人的房子,还不是自己的。
李:反正咱们的牛街上大多数的,五口、六口的,几口的都是几米的房。贾庆林领导吧——
主持人:来很多次。
李:老关心,关心我们少数民族,实在是分了心了,一次一次地。99年平地起了一个大高楼,我们少数民族住进去了。我一口人吧,带着我们的姑娘,给了我一居室,住的是53米,不是五十几米。
主持人:五十多平米的。一人二十多平米。
李:五十多平米就是我们老俩住,这就是感谢党,要没有党,我哪能这样幸福、踏实、关照?真高兴。
主持人:我也为您高兴,贾庆林同志到您二位家里,除了聊房子还聊了什么呢?
李:反正问饥寒、问温暖。送了很多的油粮、送了钱、送了棉被,我是一个困难户。关心,送温暖送到我家里,我一瞅着这么关心,我实在高兴。我还想盼着咱们2008年,奥运会,新中国新奥运会开了,我还要迎接,我要瞅一瞅,再高兴一把。
主持人:康大爷,在您的家里,除了跟贾庆林同志聊了这个房子,还聊了别的什么东西?
康:也没有问别的,我也没说,他对我这房特别欣赏。他说装修得挺漂亮,我说对。聊了聊新房子,就是问我花多少钱,然后总的房价,我说是五万多块钱,71平米的房子。他说你这个装修呢,我说装修花了一万多块钱。(他说)那你太幸运了,花6万块钱住这么好的房子。事实就是这么回事,我说,他也乐了。
主持人:搬到新家里面,有没有觉得和原来的生活(比)有什么不方便了,或者买东西有没有觉得不方便。
康:过去是有,为什么说有呢,因为社区里头,没有什么商场商店的,最近牛街开了一个清真超市,贾庆林跟我们介绍就说这个(是)由孟学农同志来亲手来抓起来了,这一来太方便了。你原来上哪个超市,回民的东西很少跟汉民的东西分开。
主持人:很不方便。
康:对,所以有一些东西比较让人勉强,现在这个清真超市一开张,对于牛街来说,那绝对的方便了。
主持人:如果是贾庆林同志能看到我们这个节目,您现在有没有什么话要跟他说呢?
康:我就祝愿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把他本职工作做好。我就唯一的祝愿就是这个。
李:牛街的少数民族回民跟汉民都团结起来,咱们共同高举党的旗帜前进,为党高呼,跟党走,听党的话,大伙儿团结起来一起地进步,感谢党。我的所讲就是这个。
主持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主持人:稍微休息一下,稍候我们会继续采访牛街街道的办事处主任范宝同志。
访谈二
嘉宾:十次陪同贾庆林同志视察牛街的牛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范宝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我们马上要采访的是牛街街道办公处的主任范宝同志,
主持人:贾庆林同志在近几年已经是十次到牛街来慰问考察。这次到牛街是到什么地方来考察?
范:这次主要是到了新建设开通的牛街的大街的商业网点,以及新建成的牛街的民族团结小区,在这个大街上盖了新楼,也是新回迁的,主要是慰问了一下困难群众还有看望了一户改善了住房条件的居民的家庭,另外到清真超市去看了一下。
主持人:专门到清真超市去看了一下?
范:对,到那儿进行了视察,了解了超市的经营各方面一些情况。
主持人:说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范:感觉上应该很高兴,贾庆林同志应该说对牛街还是情有独钟的,尤其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面很关心,很关注。到了超市以后主要看了清真食品供应问题,也专门握了当时购物的群众(的手),慰问方便不方便,感觉怎么样。
主持人:这个超市是北京的第一个清真超市吗?
范:应该说是,应该说是北京的第一,好像我感觉作为清真超市在全国恐怕也不多见。全国也是第一个,这应该说也是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因为贾庆林同志原来在市里工作——对整个牛街各族人民倾注了很大的关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专门开辟出这么两千四百平米的这么一个大的一个面积,来从事这个商业经营,满足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生活需要。
主持人:我听说除了牛街当地的回民群众去那儿买东西,全北京城的很多回民都是到那儿去买?
范:贾庆林同志在考察这个清真食品供应时候就握着一个群众的手,问他是哪儿的,他说我是通州的,就是通州区的。很远了,你怎么到这儿来买了,(他说)我从电视上看了说这个超市确实是挺好的,为我们少数民族又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购物的环境,我们都到这儿买了。不仅是他们,咱们国内的穆斯林群众,北京的,就是咱们驻华的一些使节,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驻华的一些使节也都到这儿来买东西,因为他(们)确实感觉到方便。
主持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牛街地区街巷狭窄,在十年前有30多万平方米的这种低矮破旧的危房连接成片,人均住宅的面积只有五平方米,真的有这么挤吗,牛街?
范:应该说当时,牛街的状况确实很惨,为什么呢?就刚才5点多平米,你得考虑一家老小在房间里居住的状况,原来都是些四合院,是一些胡同,最后胡同不像胡同了,四合院不像四合院了,因为什么?随着人口发展各方面——
主持人:把四合院都得分割了。
范:盖了好多的民建房子,小棚子,然后一家老小才能分开住嘛,有的结了婚了,从居住状况来讲还是很差的。从危改的角度来讲,老百姓也十分渴望的,渴盼的。经过多方的呼吁,得到了贾庆林同志的关注,最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主持人:但是我听说,就是在这个危改的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一些群众不是很愿意搬迁,这是什么原因呢?
范:一方面是感觉确实住房条件不是太好,但一方面也留恋这块土地,因为它原来的这些建筑物,这些四合院。
主持人:主要是不愿意搬离这个地方。现在这个新楼盖起来离原来住的地方有多远?
范:基本上是就地回迁,就是在原地回迁,市委市政府当时考虑到牛街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区,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惯,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从这个角度,对牛街给予了特殊的关照,特殊的政策。从牛街来讲,一共搬迁了将近七千七百户,分了两步来组织牛街的危改工作,通过第一步危改,有三千多户居民顺利地实行了回迁。
主持人:这些留恋老房子的群众现在有很多人都住上新的楼房了。住到楼房里,他们有没有感到不方便呢?
范:应该说没有什么不方便,因为这个楼的建设(是)按照现代标准来进行设计的,一居室的面积都50多平米。厅很大,有暖气,暖气是热力供应。然后有天然气,天然气最近也通了,另外还有电梯,应该说这个还是很方便的。
主持人:就是从回民的这种生活习惯上,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范:比如说有信教的群众,清真寺也很近。
主持人:还是在原地。
范:还是在原地,它不远,另外从生活习惯上,我们这个地区有清真牛肉市场,清真的小吃城,咱们最近又建了清真的超市,另外还建了很多清真的服务网点,这样,群众感觉很方便。
主持人:我看到的资料,就是北京现在计划投资千万元,再次修缮历史悠久的牛街的清真寺,现在动工了吗?
范:现在正准备动工。修这个清真寺,党和政府很重视。因为这个寺一方面是国家文物,再一方面又有千年的历史,尤其体现了穆斯林的文化和很浓厚的民族特色,所以最近这些年,尤其改革开放这些年,已经先后几次进行修建了。像96年就算稍微大一点的规模了,96年正好赶上建寺千年,进行了,应该说比较大规模地修缮。最近随着危房改造,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建设了万米绿地,市委市政府确实很重视,把居民房拆出来,花了很多资金,然后建成了绿地,把礼拜寺周边,让它形成一个良好的一个环境,体现了古建筑的风貌。
主持人:我听别人讲现在清真寺里已经有天然气供暖的暖气了?
范:因为它是古建筑,又要防火,所以不好供暖,通过暖气供暖呢,穆斯林群众在做礼拜的时候,感觉到很方便,原来有的冻手冻脚的,现在有了一个温暖的环境了。
主持人:贾庆林同志已经十次来到牛街来慰问考察,对牛街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应该可能是最熟悉(牛街)的一位中央领导,那么如果街道上有什么困难的话,会直接对他讲吗?
范:那是肯定的,贾庆林同志到牛街来,面对面的,我们群众就直接跟他提出过,这个牛街的危改问题,牛街改革开放。
主持人:老百姓有什么困难直接告诉他?
范:那当然了,直接来,因为贾庆林同志对牛街各族群众,应该说情有独钟,太熟悉了,所以有些困难都愿意跟他讲,感觉很亲切,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牛街各族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主持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