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飞机残骸的搜集对破解空难原因非常重要。宁彪/摄
新快报讯 12月7日,新华社首先向外界披露了“5·7”空难的调查结果,指出空难是乘客张丕林纵火所致。中央电视台《新闻夜话》栏目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及人士,对纵火犯如何被确定、空难调查过程等作了详尽的解读。
老上级断定张丕林纵火
王科是《人民日报》驻大连记者站站长,曾经第一个赶赴“5·7”空难事故现场的记者。王科说:“纵火犯张丕林大学毕业后,最早在大连公安局工作,后来又调到外贸部门。空难调查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怀疑他,特别是现任大连刑警支队的支队长温庆海。当时一听说张丕林买了7份保险,他马上就断定是他干的。他当着我还有很多人的面都说过。因为张丕林在当户籍警的时候,曾是温庆海的手下,温庆海可能对他的性格比较了解。
中国北方航空总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胡安俊表示,“5·7”空难调查,他们也属于被调查单位,国家宣布的结论给了他们一个解脱。但由于“5·7”空难的影响,北航的市场信誉大打折扣,和去年同期比,北航公司损失了近3-5个亿。
在现场搜集四方面证据
那么,调查“5·7”空难事故的原因是如何进行的?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的综合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群鹏表示:“这个空难事故发生之后,由于飞机的结构非常复杂,一般分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主要注重在现场找证据。”
钟群鹏表示,在现场取证据包括四个方面:一、必须找到黑匣子,包括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语音记录仪。二、必须将所有残骸搜集起来。三、筛选残骸。确认哪些残骸是可疑的。四、要取得人证。如果有目击者,就要取得人证。这四大任务完成之后,现场基本告一个段落。
分析首先破坏件最重要
钟群鹏进一步解释,接下来就是确定飞机的哪一部位先被破坏,也即是首先破坏件。由于首先破坏件的损害引起了其他机件的进一步损害,从而导致了失事事故,因此对首先破坏件的分析是了解空难原因的重要一环。首先破坏件可能是人为破坏,也可能是机械破坏的。
钟群鹏表示,当然,也可以通过对破坏源的那些断口残片来分析首先破坏件。因为爆炸时爆炸源的爆力很大,因此首先破坏件的变形也很大。它的上边应该还留有一些爆炸物的残迹。通过对这些残迹的分析,就可以知道,是人为的爆炸物还是飞机本身的一些东西发生爆炸引起飞机失事。
如果燃烧物是汽油的话,也一定能找到没有燃烧的汽油残骸。因为这驾飞机是掉到海里的,所以这些残骸可能留在某些植物里面,也可能留在某些缝隙里面。
钟群鹏说:“另外,人证也很重要。如果比较多的旅客或者比较多的地面人员看到飞机失事时,是空中先起火,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据。但人证只作为参考依据,最重要的是物证,而且物证越确切越好。”
安检难检测出可燃性液体
那怎样才能防范恐怖分子或者说犯罪分子对飞机的袭击或者破坏呢?钟群鹏认为,首先应该加强安检。现在国内安检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用X光探旅客的行李,能检查出行李中是否有刀枪等形状的东西;一种是通过磁探的方法,只要你身上带有金属的东西,就能够发出响声。
钟群鹏承认,目前国内的这两种安检方式是很难检验出可燃性液体的。因为它是装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X光也好,其他方法也好,都不能确认旅客所携带的这种物质是什么,有多大危险性。现在有的地方要求打开饮料盖查看。但如果他连汽油也敢喝一口的话,照样也是查不出来的。
钟群鹏提出,现在国际上还没有更好的方法检测液体危险品,而且也并未完全禁止带饮料登机。因此我国如果要制定相关条例,还要考虑跟国际通用的规定接轨。
飞机上没有自动洒水系统
飞机起火如何扑救?钟群鹏说,飞机上没有自动洒水系统,只有灭火器。因为飞机上的容积很小,水源也不够,因此一般采用泡沫灭火剂。
专家表示:犯罪分子采取纵火的方式来制造恐怖事件,应该成为当前重点防范的一个范围,因为现在刀等武器是能够探出来的,而可燃物又探不出来;第二,一旦飞机失火,很容易就把电线等烧掉,控制系统就会发生瘫痪。
盲区洗手间容易失控
专家还指出,飞机上的洗手间是一个盲区,因为洗手间是没有人能够监控的,一旦有人进入洗手间把门反锁的话,那么洗手间就可能成为一个失去控制的区域。
我国的空中警察即将上岗,专家认为,一名空中警察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有格斗的素质,而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制服恐怖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