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剑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个海内外瞩目的中国军事专家。
最近,全世界反战浪潮风起云涌,爱好和平的人们在为避免战争进行最后的努力,但是透过美国领导人近期的言论,透过美国向海湾地区大规模派兵遣将的态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倒萨”决心已定,第二场海湾战争已经指日可待。
第二场海湾战争到底何时爆发?将持续多长时间?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美伊各有什么样的“杀手锏”?战争的最终结果会如何?这些都是关注第二场海湾战争的人们经常提出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仅对此发表一些个人意见。
战争什么时候爆发?
华剑观点----尽管最近两周内爆发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政治需要,天候条件再差,仗也还是要打的。
第二次海湾战争打与不打,什么时间打,决定权都在美国人手中。这一点与第一次海湾战争时大相径庭。那时,在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用长达6个月的时间进行兵力部署时,伊拉克曾有过主动退出科威特,从而分裂国际联盟,不给多国部队动武口实的机会;也有过对正在部署的多国部队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机会。因此,当时的开战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伊拉克。但是,这次伊拉克对开战时间已经没有任何决定权,它不可能以退为进,因为它已经无路可退;它也不可能先发制人,因为它没有主动进攻的能力。它只能被动地等待炸弹落到头上的时候。既然是美国人选择开战时机,就必须从美国的角度分析利弊和进行判断。目前普遍认为美国动武的最佳时机是2月19日至3月8日,这段时间是海湾地区进入夏季前的最后一个无月期,如果错过,炎热的天气和肆虐的沙尘暴将给美国的军事行动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军事专家普遍判断,美国要想动武,最有可能选择的就是这一段时间。利用最后一个无月期中某个月黑风高的日子,发动大规模空袭,打响第二场海湾战场,看来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判断。从美国争取国际支持和向海湾部署兵力的时间表看,也是瞄着这个时间段的。据美国五角大楼人士说,到2月底,美国攻伊所需的20万兵力就将部署到位。美国给萨达姆划定的最后期限也在这个时间段中。
在选择开战时机上,早打比晚打对美国有利。除了以上论及的天候条件外,还有对日益强大的国际和平力量的担心。2月15和16两天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反战游行,给美国的战争决策人敲响了警钟。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国家和以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不结盟国家对美国推行战争政策的强烈抵制,也构成制约美国发动战争的强大压力。对美国来说,时间拖得越长,国际和平力量越强大,反战呼声越高,美国“倒萨”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因此,尽早开战,避免夜长梦多,符合美国的利益。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同意大多数分析家的看法,即第二场海湾战争在最近两周内爆发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笔者同时也要特别指出,天候条件是决定开战时间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且,任何国家的军队都会准备在有利和不利的天候条件下作战,如果政治需要,天候条件再差,仗也还是要打的。如果国际和平力量强大到美国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如果伊拉克政局发生突变,如果在伊拉克的全力配合下武器核查进展顺利,如果世界其它地方出现比伊拉克更严重的损害美国利益的重大事变,美国都有可能推迟开战时机,甚至考虑用其它方式解决危机。
战争会打多长时间?
华剑观点----对伊拉克全境进行军事占领,不可能在数十分钟、甚至一两天内完成。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应该能在最多一个月内结束。
预测战争持续时间,是比预测战争爆发时间更为困难的事情。国内外媒体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伊拉克全民皆兵,美国会把第二场海湾战争打成第二场越南战争;也有人说这将是一场速决的战争;美国甚至有人吹嘘能在数十分钟内结束战争。但是,有一点人们似乎可以肯定,这就是美军追求的是速战速决的作战方案,最希望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倒萨”的作战目标。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曾公开说:对伊战争可能是六天,也可能是六周,但决不可能是六个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美军制定的作战方案中,速胜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然而,“速”是一个相对的要求,“速”能“速”到什么程度呢?笔者认为,计算这次战争的时间单位是“天”和“周”,不会是“分钟”和“小时”,也不会是“月”。“倒萨”的作战目标决定了仅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不能完成任务,而必须对伊拉克全境进行军事占领,而实施军事占领不可能在数十分钟、甚至一两天内完成。同时,在美军全方位、大纵深的立体进攻下,伊拉克军队坚持抵抗达数月以上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即使还会有坚持抵抗的小规模部队和小型战斗,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应该能在最多一个月内结束。
那么,未来的战争到底是会持续数天,还是会持续数周呢?这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情报信息。如果美国能够获得萨达姆领导集团行踪、指挥手段、指挥网络的准确情报,并迅速实施针对领导集团的“斩首”式打击,瘫痪萨达姆对军队的指挥与控制能力,瓦解军队与民众的斗志,战争就可能在美国伤亡很少的情况下迅速结束。因此,决定战争持续时间的最重要因素是情报与信息。
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
华剑观点---如果用“爷爷与孙子”之间的“代差”形容海湾战争时对阵双方的实力差距,那么现在它们之间的差距接近于“冷兵器时代”与“热兵器时代”的“时代差”。
到2月底3月初,美国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兵力将达到近20万,包括60~70艘海军舰艇,600~700架各型作战飞机,近千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等。支持美国对伊动武的盟国除英国外,澳大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只是象征性地派出兵力。所以,这次战争基本上是美国与伊拉克单打独斗的战争。伊拉克目前的现役部队不到40万,其中陆军35万,海军2000,空军2万,防空1.7万;此外还有65万预备役部队。
然而,在分析未来美伊战争时,笔者认为单纯的数字对比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这是因为美军与伊军之间存在的不是“代内差”或“代差”,而是“时代差”。美军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大力推进以“新军事革命”为导引的信息化变革,在大幅度削减军队员额的同时,使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跃升。海湾战争时美军现役总兵力达200万人,此后逐年下降,到1999年到为138.5万人,至今仍保持在这一水平上。但是从美国的国防开支看,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的国防开支在1992年达到2984亿美元的最高水平后逐年下降,1996年为最低点2657.5亿。此后,当兵力保持在138万人的最低水平时,国防开支却扶摇直上。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国防开支每年都有10%左右的升幅,2002年达到3440亿,2003年进一步升到379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更多的钱花在数量更少的军队身上,美国谋求的是更高的质量和更强的战斗力。经过近12年的军事改革,再用海湾战争的尺度衡量美军的实力就显得不合时宜了。而在同样的12年间,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只可能下降,不可能提升。仅从美国在冷战后几场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比例看,就可以说明这种情况。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使用精确弹药的比例为7%,在科索沃战争这一比例上升到30%,而在阿富汗战争中,精确弹药的使用量接近70%。对美国来讲,使用无智能弹药的时代似乎已经成为历史;而对伊拉克来说,弹药能不能发射出去都还是很成问题的事情。所以,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双方的实力对比与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如果用“爷爷与孙子”之间的“代差”形容海湾战争时对阵双方的实力差距,那么现在它们之间的差距接近于“冷兵器时代”与“热兵器时代”的“时代差”。
伊拉克拿什么对付美国?
华剑观点---打持久的人民战争可能性不大。在巴格达的城市战中,有可能给美国部队造成一定伤亡。使用生化武器,对美军的军事行动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从美伊双方的实力对比情况看,美国占有压倒优势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人们在谈兵论战之时,常常会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劣势的一方,也会留有一两件“杀手锏”。伊拉克正是大家认为拥有“杀手锏”的国家。它的“杀手锏”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包括“核、生、化”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毁伤武器”,以及这些武器的运载工具。
20世纪伊拉克曾经有过研制与发展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计划。到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之际,伊拉克还没有研制成功核武器。战后十二年,在国际社会的严历制裁和严格监督下,伊拉克也不太可能研制成功核武器,即使有个别没有进行过试验的核装置,伊拉克核计划的水平,距离能在战场上使用还相差很远。伊拉克武库中对美军最具威胁的是其化学武器。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曾在1984年对伊朗军队使用过神经性战剂,1988年又使用过神经和糜烂性战剂,造成伊朗军队的重大人员伤亡。尽管伊拉克在上次海湾战争中没有使用化学武器,但它生产和储存化学战剂的传闻仍然屡见报端。伊拉克在7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主要是肉毒杆菌病毒和炭疽病毒两种毒素,但它在战争中没有使用过生物武器。目前武器核查的焦点之一就是其生物战剂的去向问题。伊拉克投掷化学和生物武器的手段有地对地导弹、航空炸弹、炮弹、火箭和安装在飞机上的喷洒器。
尽管生化武器对美军有较大的威胁,但是考虑到美国可以有效地压制和消灭生化武器的投掷手段,这种威胁的程度就大打折扣了。首先,战争一旦打响,美国肯定率先攻击地地导弹基地和机场,消灭伊拉克的导弹进攻能力和航空作战兵力,伊拉克很有可能面临导弹从隐蔽地点拉不出来,飞机起飞不了的被动局面,投掷生化武器只能依靠火炮等战术手段。另据上次海湾战争时美国得到的情报,只有萨达姆本人才能下达使用生化武器的命令。如果美军能迅速切断萨达姆通往部队的指挥通信渠道,一线作战部队主动使用生化武器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同时,针对大规模集结的敌重兵集团实施化学和生物武器攻击最为有效,对快速机动的分散部队效果就不是特别好。因此,即使伊军有个别部队使用生化武器,对美军的军事行动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除了“杀手锏”武器,伊拉克人民如果全民武装,能不能与入侵的美国兵打持久的人民战争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一是伊拉克人民对其政府的拥护程度没有达到愿与这个政府共存亡的程度;二是沙漠地形客观上不利于游击战等传统人民战争形式的开展;三是伊拉克民众的武装程度不高。但是,在巴格达的城市战中,如果民众有足够的抵抗动机,还是有可能给进攻的美国部队造成一定人员伤亡的。
美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华剑观点---美国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不会使用核武器。美国的最大优势,是它的信息优势。
谈到美国的“杀手锏”,往往能开列一个长长的清单。但是美国最大的优势不是它的隐型飞机和航空母舰,也不是它的“战斧”巡航导弹和JDAM精确制导炸弹,更不是它的核武器;美国的最大优势,是它的信息。它的信息优势,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武器平台一旦信息化,就可以数倍提高其作战效能。作战决策机制一旦信息化,就可以在敌方每一次定下决心之前先机行动,让敌人步步落后。C4ISR系统一旦信息化,就可以使已方揭开“战争迷雾”,而让敌方陷入更浓重的战争迷雾。总之,笔者认为,将来第二场海湾战争最让人可圈可点的地方,是它的信息战特征。
除了信息优势之外,美国会不会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呢?美国在对抗大规模毁伤武器的战略中已经明确了要用核武器对付大规模毁伤武器,也就是说,在对方使用或威胁使用大规模毁伤武器时,美国可以使用核武器进行先发制人或惩罚性的打击。但是笔者认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不会使用核武器。首先,美国没有使用核武器的必要,用常规武器基本上可以消灭美国想消灭的任何目标。其次,作为唯一一个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美国不敢轻易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次动用核武器。第三,美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当量再小的核武器,都会打破国际上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核禁忌”,开启核武器走上战场的大门,而美国最担心的是核武器的实战使用将大大抵消自己拥有的常规军事优势。所以,在实战中使用核武器对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战争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华剑观点---通过军事手段“倒萨”易,战后对伊拉克进行政治安排,建立亲美政权难。
如果说,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有关战争谁胜谁负还有过激烈争论的话,对这次战争谁胜谁负的问题几乎没有多少讨论的余地。战争的结果不是悬念。但是,这里的胜利,指的仅是军事行动的成功,而不一定代表美国就能达成此次战争的全部政治目标。简单地说,美国打这一仗的军事目标是“倒萨”,只要萨达姆政权不再存在,只要萨达姆家族不再继续对伊拉克实行统治,“倒萨”的任务就算告终。至于萨达姆本人是死是活,是被消灭还是被俘获,是仍在伊拉克还是逃往国外,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能够抓获或者消灭萨达姆本人,那将对美国的胜利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但美国不会将此作为确定“倒萨”成功与否的标准,也不会作为确定军事行动胜负的标志。
但是,通过军事手段“倒萨”易,战后对伊拉克进行政治安排,建立亲美政权难。设想一下美国将要面对的局面:一个贫穷的战败的伊斯兰国家,2000多万憎恨西方、仇视美国的阿拉伯民众,遭受两次战争和十二年制裁破坏的经济,燃烧的油田,毁坏的城镇,在境内外流动的数以百万计的难民……。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无论是建立亲美政权,还是实施军事占领,都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而最为糟糕的是,美国至今为止仍难以找到一个能被伊拉克人民、阿拉伯世界和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代理人。
美国能在两个战区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吗?
华剑观点---美国不具备在两个战区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区战争的能力
当伊拉克战云密布时,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也发生着一场危机,对峙的双方是美国和它要打击的另一个“邪恶轴心国”——朝鲜。海湾地区形势日趋紧张之时,朝鲜半岛的危机也不断升级。如果朝鲜的危机升级为军事冲突,美国真的有能力同时在两个战区打赢两场大规模战区战争吗?
上次海湾战争后,美国提出了要能“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区战争”的建军方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这一方针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所谓“打赢-顶住-打赢”,二是“打赢-打赢”。前者要求在集中精力打第一场战争的同时,在另一战区的第二场战争中先部署一定兵力顶住敌人的进攻,待第一场战争结束,再移师另一战区,打赢第二场战争。后者要求能在两个战区各自部署50万左右的部队,同时开战和同时打赢。美国内部对能否真正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一直争论不休,大多数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小布什政府上台后,拉姆斯菲尔德决定不再提这种规划兵力建设的标准,而笼统地说要有能力同时在两个战区作战。如果朝鲜的危机在近期演变为军事冲突,美国真能两面出击吗?首先,笔者认为美国从战略指导上还是要力避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朝鲜不主动进攻,美国在“倒萨”之前不会动用军事手段打击朝鲜。其次,美国尚有余力分兵一部对朝鲜进行军事威慑和武力炫耀,甚至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但同时实施类似对伊拉克那样的战争,恐怕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稿件为青年参考授权搜狐网特别使用,如欲转载请与搜狐网新闻中心或青年参考编辑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