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合肥昨日的最高气温达到36摄氏度,而在省博物馆的库房内,包括潘玉良画作在内的数万件馆藏文物,却要在这样的天气里,耐着高温,艰难“度夏”。记者采访发现,不是省博物馆不怜惜这些珍贵文物,而是该馆确实捉襟见肘,无法创造更好的馆藏条件。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省博物馆,馆长胡欣民告诉记者,潘玉良的300多件油画作品要求在20摄氏度左右保存;所有馆藏文物对温度及湿度的要求都很高,湿度太大,很多珍贵的墨宝就会变形。然而,共4层的省博物馆库房目前却没有任何恒温措施。据讲,20世纪80年代中期,馆里曾经购置了4台柜式空调放在库房,不久由于负担不起电费等原因,又将空调卖了出去。 省博物馆为何会陷入今天的尴尬境地?据了解,省博物馆职工津贴、福利等全要靠馆内自己创收解决加上离退休人员在内有200多员工,困难可想而知。 胡馆长向记者讲了一件尴尬事,今年4月,阜阳地区一个农民准备将家中的祖传文物(几件带铭文的青铜器)出手,但开价百万,省博物馆因为征集费用捉襟见肘,最终尴尬地被老农回绝。胡馆长说,虽然每年财政拨出二三十万给省博物馆作为文物征集费,但无疑是不够的。 此外,省博物馆传统、静态的展览风格数十年不变,以及馆舍老化、展览缺乏卖点等原因,使该馆难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去参观,门票收入随之减少。 据胡馆长说,省里“十五”规划里提到了省博物馆的新馆建设及旧馆翻修工程,他们也由此看到了希望。目前该馆正在与一家台湾油画修复公司商谈保护潘玉良画作事宜。 (实习生 王蓓 本报记者 邵玏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