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牛病病毒】 转自搜狐 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是一种危害牛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 转自搜狐 病牛脑组织呈海绵状病变,出现步态不稳、平衡失调、搔痒、烦躁不安等症状,在14至90天内死亡。 医学界对疯牛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流行方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也尚未发现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食用被疯牛病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的人,有可能染上致命的克-雅氏症。病人先是表现为焦躁不安,最终精神错乱而死亡。 转自搜狐 疯牛病与人的克-雅氏病的关系在欧洲已经确定。我国每年都有克-雅氏病发生,而我国牛中是否有疯牛病、羊中是否有瘙痒病发生,是否传染给人而发生克-雅氏病,均不清楚。 转自搜狐 疯牛病自1986年在英国流行,爆发的国家已经达到近20个。1998年,英国新发现疯牛病约2000例。从1985年至1998年,英国共发现约17.5万例疯牛病。疯牛病正向着尚未被发现的国家蔓延。 转自搜狐 【二恶英】 转自搜狐 二恶英是一种剧毒物质,这种有毒物质致死率极高,是氰化钠的130倍、氰化钾的300倍、砒霜的900倍。二恶英可以被人的胃肠道吸收,然后在肝脏、脂肪、皮肤或肌肉中蓄积,对人体有很强的致癌和致畸作用,并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伤及胎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列入一级致癌物名单。它的许多化学性质目前仍未被完全确定,人们也只能了解到它在750度以上的高温下才会快速分解。二恶英在一般环境下,氧化和水分解的速率非常低,在环境中有相当长的持久性。如果人体受到污染将极难分解排出,只有减少摄入量,才能避免累积效应。 转自搜狐 二恶英原在自然界存量极少,含氯有机化学品(主要是塑料和农药)的生产、纸浆漂白等过程可产生二恶英。二恶英的生物累积效应非常强,通常存在于土壤中,其中又以河川的淤泥最易累积。经研究发现,绿藻、水螺、鱼比较容易累积。对人类而言,二恶英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畜牧和由草料、饲料所产生的食物链,它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进入人体。 转自搜狐 自1999年1月中旬起,西欧的比利时、荷兰、法国和德国等相继发生因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禽、畜产品及乳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污染事件。 转自搜狐 【O-157大肠杆菌】 转自搜狐 大多数大肠杆菌对人体无害,但O-157大肠杆菌却是一种危险的病原。O-157是一种长约千分之二毫米、宽约千分之一毫米的大肠杆菌。一般寄生在牛、羊等动物的肠道内以及土壤和污水中,它会释放的毒素,感染者出现脱水腹泻或出血腹泻,高烧,并引起并发症,如尿血、脑功能障碍等。“O-157”常附在家畜的内脏表面。 转自搜狐 到1996年,已发现3种基因相异的“O-157”大肠杆菌,这类病菌不仅能引起食物中毒,还能引起肠道内出血,所以又被称为“出血性大肠杆菌”,是一种通过肉类或乳类食品传播的致命性大肠杆菌。它引起人出血性腹泻和肠炎,而且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的可致人死亡。牛是自然贮存宿主,无症状携带者可能是主要的传染源。感染首先可通过消费已被污染的牛奶和肉制品、甚至蔬菜和水果传播,在爆发期间可由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传播。我国于1988年从出血性结肠炎患者中分离到O-157病毒,以后陆续在国内有零星的报道。根据《科技部“十五”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行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暴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 转自搜狐 【伏马菌素】 转自搜狐 伏马菌素(FB) 是一类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的双酯化合物。从伏马菌素中分离出两种结构相似的有毒物质,分别被命名为伏马菌素B1(FB1)和伏马菌素B2(FB2),食物中以FB1为主,是一个完全的致癌剂。FB1对食品污染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主要污染玉米及玉米制品。FB1为水溶性霉菌毒素,对热稳定,不易被蒸煮破坏,所以同AFT一样,控制农作物在生长、收获和储存过程中的霉菌污染仍然是至关重要。 转自搜狐 目前国内对于伏马菌素对人体危害性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转自搜狐 【氯丙醇】 转自搜狐 氯丙醇是继二恶英之后食品污染领域又一热点问题。氯丙醇是一种毒性致癌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发现氯丙醇能够使精子减少和精子活性减低,并有抑制雄性激素生成的作用,使生殖能力减弱,甚至有人试图将其作为男性避孕药开发。因此,氯丙醇不仅具有致癌性,而且具有雄激素干扰物活性。 转自搜狐 食品中氯丙醇的污染最初是在酸水解蛋白中发现的,特别是存在于以酸水解蛋白为原料的调味品(如鸡精和酱油等)中。我国保健食品和婴儿食品不少采用酸水解蛋白为原料。氯丙醇也可在饮水中出现。此外,某些发酵香肠中也含有氯丙醇。 转自搜狐 2001年6月19日,英国食物标准管理署吁请消费者,避免食用包括李锦记鲜味蚝油、新新蚝油、珠江桥草菰老抽、生抽王在内的22种华人家庭常用的酱油或调味品。该署在2001年的一个调查中,发现在100种产自泰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调味品当中,22种产品所含的“3氯丙醇(3-MCPD)”远远超过欧洲委员会允许的上限。而在这22种调味品当中,又有2/3含有另一种致癌物质“1,3二氯丙醇(1,3-DCP)”。 转自搜狐 (任波/整理)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