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天云 转自搜狐 ●压力和磨难催生着伟大精神,考验和挑战锤炼民族的品格。中华民族的伟大就在于它的万难不屈,玉汝于成。非典带来的乌云阴霾遮不住太阳的霞光;比病毒传播更快的,是阳光和爱心的传递速度 转自搜狐 ●非典的邪恶凶残,在令人奋起抗击之余,也让许多人冷静下来,理性起来,很现实地过日子。在商品大潮中被冲刷远去的“人情珍贝”,又被重新捡回到我们中间。人们对和平稳定生活的重新珍爱和保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内驱力 转自搜狐 ●后非典文化无疑是一次大磨难、大震撼、大整合后一种新观念的提升,新观念是新文化的体现,也是新生活的台阶。后非典文化将召唤我们去作新的思考,自觉地改变许多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 转自搜狐 非典对国人和世界来说,是一场恶梦,但恶梦过后,是晴朗的早晨。 转自搜狐 在我们近百天为抗非战报的数字而焦虑、忐忑和激奋之后,后非典时期带着感慨和深思悄悄临近。 转自搜狐 中华民族,有个很大的特性:越是危机时刻,越是团结无私、顽强非凡。每每遇到外族入侵或天灾人祸之际,人与人的关系,也会变得特别亲和诚挚。辛亥革命之际,广东有许多革命志士被满清王朝残酷杀戮,番禺有两家陈姓的商贾,世代积有私仇,可为了抗清,烈士的孤儿,居然被仇家全部收养,反对者群起责问,族长答曰:“国难当头,家仇何奈?”抗日战争中,更多的热血男儿,不分民族和信仰,不分贫富,不记前嫌,空前团结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东北军的张作霖曾杀害过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但周恩来主动与西安事变中的少帅张学良握手,成为千古美谈。此后,从抗美援朝到“十年浩劫”,从“三年自然灾害”到抗洪救灾的胜利,任何一场巨大灾难降临,中华民族都会英勇顽强地面对,顽强地坚挺。其中,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又何止成百上千!压力和磨难催生着伟大精神,考验和挑战锤炼民族的品格,中华民族的伟大恐怕就在于它的万难不屈,玉汝于成!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中,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悲壮之举,让我们热泪盈眶。非典带来的乌云阴霾,遮不住太阳的霞光,毋庸置疑,比病毒传播更快的,是阳光和爱心的传递速度…… 转自搜狐 美国在遭受了突如其来的“九·一一”袭击以后,社会上也曾有过恐惧情绪,但很快民族精神上扬了,美国民众常说的一句话是“日子总要过下去!”而今,我们在对非典高度警戒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调整好心态:后非典时期来临之时,如何迎接新一轮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新的上扬。 转自搜狐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非典的邪恶凶残,在令人奋起抗击之余,也让许多人冷静下来,理性起来,毅然告别了久久无法摆脱的浮躁情绪,认真地反思,很现实地过日子,于是乎,形式主义,文山会海,吃喝玩乐,聚众挥霍,官僚作风,桑拿歌厅,通宵麻将,乃至吃遍野生动物……种种令人头痛的社会陋习、传统弊病都“自动”收敛起来,代之以家庭文化,环境优化,邻里相助,社区关爱,这些在商品大潮中被冲刷远去的“人情珍贝”,又被重新捡回到我们中间。 转自搜狐 一位师大的教授告诉我,原先在家园附近绿地散步的是老弱病残者,而今的双休日,年轻情侣,三口之家,四世同堂,各色人等都来绿地吸氧,锻炼散步,明媚阳光倍受宠爱。以往只是青年遛狗玩宠物的“贵族化”情态,悄悄蒸发了。这种文明进步何等重要,何等平静,又是何等可贵呀!后非典文化是在人们付出巨大代价后,以真心诚意换来的自律和共识。后非典文化不亚于一场战争以后,人们对和平稳定生活的重新珍爱和保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内驱力。 转自搜狐 人在五月,不得不为上海各界表现出来的文化凝聚力所感动,也许像《我们万众一心》这种庞大的阵容是特殊总动员,是上海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必然雄壮。孙道临先生说得好,即使没一句台词,站一站,也是一种声援。这实际上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写照。很多人在“护士节”、“母亲节”的电视节目前落泪和感慨万千,都说明人情人性还是十分有感染力的。人情在透明度不断增高的社会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鼓舞着我们不懈挺进。 转自搜狐 与此同时,我想,后非典文化将召唤我们去作新的思考,自觉地改变许多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分食制、素食制、勤洗刷、晒日光、家人亲情、社区共建、小群体活动等等生活方式会进一步成为时尚。后非典文化无疑是一次大磨难、大震撼、大整合后一种新观念的提升,新观念是新文化的体现,也是新生活的台阶。我想,一定会给社会和后人带来福音。坏事变成好事,这是我们给非典最好的回答!(作者为上海教育电视台副台长)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