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以来,以色列总理沙龙接二连三地作出了一系列“不同反响”的表现:与巴自治政府阿巴斯举行会晤,促成内阁通过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指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是“占领”,等等。沙龙的种种表现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一贯走强硬路线的沙龙真的变了吗?
转自搜狐
让右派们大跌眼镜
转自搜狐
25日,以色列内阁开会讨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对是否执行这一计划进行投票。会议计划上午9点开始。为了事先协调立场,当天一大早,沙龙就把利库德集团的几位部长召集到一起,并最终说服内塔尼亚胡等反对“路线图”计划的部长们投弃权票,而不是反对票。应该说,“路线图”计划最终在以色列内阁获得通过,沙龙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转自搜狐
26日,利库德议会小组召开会议讨论“路线图”计划,沙龙在会上发表了一通讲话,结果让利库德议员们大跌眼镜。沙龙说,“继续让350万(巴勒斯坦)人处于占领之下,无论对我们还是对他们,都不是一件好事”,“这种情况不能无休止的继续下去。”沙龙公开承认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是“占领”,这是任谁都想不到的。一位政治分析家说,沙龙的讲话听起来完全象换了一个人。“如果你闭上眼睛来听,这番讲话绝对应该是沙龙的左派对手说出来的。”
转自搜狐
一位出色的变形家
转自搜狐
就沙龙的个性来说,他一贯说的少,做的多,而且总有一些意外之举。
转自搜狐
据说,沙龙自1974年当选议员以后,从未对以色列同阿拉伯邻国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任何一个和平协议投过赞成票,而且还不断对那些主张同巴勒斯坦谈判的以色列领导人提出批评,并利用自己当部长时的权利,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修建犹太人定居点,造成占有巴勒斯坦领土的既成事实。
转自搜狐
当然,沙龙的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的立场是,巴勒斯坦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约旦,因此不需要再建立新的国家。九十年代,他仍坚持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控制权。在2001年9月的一次讲话中,他首次承认巴勒斯坦人应该建立自己的国家。
转自搜狐
希伯莱文报纸《晚报》的一位评论家说,沙龙是一位最出色的变形表演家。没有人知道沙龙是真的重获新生、成为了一个和平主义者,还是仍然是一只披着羊皮的老狼。
转自搜狐
前总理巴拉克又有一番不同的解说。他认为,沙龙同意接受“路线图”计划只是为了赢得时间和主动。因为美国总统布什将很快投身于总统竞选并争取连任,届时,“路线图”计划将被搁置一旁。巴拉克说,一些人认为,沙龙这样做可以赢得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同时还不至于被指责是阻碍了布什的和平努力。另一些人则认为,沙龙的内心深处发生了变化,他走上了一条和平之路。
转自搜狐
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看来只有让时间来验证了。
转自搜狐
或许能成为“拉宾第二”
转自搜狐
说沙龙重新做人,似乎有些高抬了他;但说沙龙不想和平,似乎也冤枉了他。其实,沙龙还是沙龙,崇尚武力,迷信强权,有胆量,也有魄力。有人因此评论说,发动战争的是他,作出妥协的有可能也是他。
转自搜狐
沙龙有一次在前总理拉宾遇刺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曾有过一番自我表白。他说,他和拉宾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想给以色列带来安全与和平,只是途径不同而已。
转自搜狐
所以有人说,如果拉宾当年想实现的是勇敢者的和平,那么沙龙要实现的就是强硬者的和平。这两种和平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拉宾主张通过谈判、共同作出让步来实现和平。沙龙则主张先打后谈,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谈判筹码,以最小的让步,换取最大的利益。
转自搜狐
当然,沙龙接受“路线图”计划,更多的是迫于无奈和压力。自巴方宣布无条件接受“路线图”计划后,球已被踢到了以色列脚下。因此,以色列只有表示接受,才不会让美国难堪,也可以让自己摆脱被动。以媒体曾分析说,宣布准备接受“路线图”计划是沙龙的一个策略,而不是一项政策。
转自搜狐
生命将受到威胁
转自搜狐
有人说,沙龙可能因此面临着与前总理拉宾一样的结局。当年,拉宾因签署奥斯陆协议,引起犹太极端分子的不满,结果遇刺身亡。
转自搜狐
据负责领导人保安工作的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分析,接受“路线图”计划的举动引起了极右翼势力的不满,他们很可以将袭击的目标从巴勒斯坦人身上转移到支持“路线图”计划的以色列领导人和内阁部长们的身上。
转自搜狐
据说,“辛贝特”将对目前的安全形势进行重新评估,同时正在考虑加强对那些支持“路线图”计划的部长们的安全警卫。当然,沙龙是最主要的保护目标。但据保安人员说,他们现在已对沙龙提供了全天候的严密警卫,实在想不出还可以采取另外哪些更强的警卫措施。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劝说沙龙慎重选择在公共场合露面的地点。
转自搜狐
刘素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稿)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